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虚实艺术"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
收藏 引用
《学术论坛》2009年 第4期32卷 167-170页
作者:杨丁友玉林师范学院院长办公室 
虚实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辩证法。早在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史记》历史叙事中就有虚实艺术技法的大量运用,并且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写设置的多样性:通过旁人叙述、议论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革命历史人物传记剧的转型探索——透视《战将》中的虚实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15年 第1期 42-44页
作者:刘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和商业话语急速改变着观众的审美取向,从而引发了电视剧创作的转型。在众多题材中,革命历史人物传记类的转型显得尤为艰难。这类作品以展现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领袖人物或著名将领的生平事迹为创作内容,由于其"重大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文教材文本处理的虚实艺术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8年 第1期 11-12页
作者:郑忠红浙江临安中学 311300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的概念,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在文学创作方面,“实”是指作者通过语言直接描绘他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虚”是指作者通过他所描绘的“实”的东西,来间接地提示、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变、交错与打破:《晚熟的人》虚实叙事艺术新探
收藏 引用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3年 第6期41卷 74-81页
作者:米文文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沙410081 
莫言有意借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奠定小说“纪实性”主调,又于元叙述穿插中打破真实,故事内外审视下的多重自我构成了叙事目光的流变,意即逐渐成熟的对虚实界限的自省。而故人返乡、故事继续的回环叙事和时空跳跃下的对比叙事,于场景空间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国志演义》虚实艺术新论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年 第6期22卷 80-85页
作者:关四平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对《三国志演义》虚实问题的评价 ,迄今仍众说纷纭 ,褒贬不一。本文从七个方面多角度透视了其虚实艺术模式 ,认为 :作为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其虚实艺术成功的奥秘 ,关键在于宏观总体实与微观具体虚的和谐统一。宏观上与史实合拍 ,切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实处重落实,虚处求拓展——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虚实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3年 第2期 14-15页
作者:蔡益卿江苏泰州市第二中学 
中国画有"留白"说,中国戏剧有"虚拟"说,吟诗作文有"悬念"说,目的都是给观众和读者留点遐想和创造的空间。接受美学原理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造过程中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便是空白"。由此,我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补白与留白——阅读教学的“虚实艺术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5年 第1期 68-71页
作者:王久平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225000 
绘画艺术中,画家通过对空白和景色的巧妙处理,表现含蓄的内容,营造隽永的境界,实现虚实艺术的和谐统一。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生动丰富的语言容易调动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带着读者走进独特的精神世界。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课文虚实艺术浅谈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2001年 第3期 22-24页
作者:冉茂易贵州沿河官舟中学 
在文艺作品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发挥着独特的艺术作用。兹结合课文作一浅谈。首先,人物刻画的虚实。人物出场,其外貌可实可虚,而虚写有时则更能创造出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绘即是如此。诗中只写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画处皆成妙境——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虚实艺术
收藏 引用
《陕西教育(教学)》1996年 第2期 24-25页
作者:张建国 
把国画构图的“虚实相生”法则运用于语文教学,使其别开生面,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教学艺术,令人拍案叫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补白”与“留白”——例谈阅读教学的“虚实艺术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5年 第1期 34-36页
作者:王久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鉴绘画"虚实"相生的艺术,通过细节补白、配图补白、结尾补白以及长文留白、同文留白、浅文留白等手法,渲染文本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情境和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语言,从而提升鉴赏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