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蜂窝蓄热体"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矿井乏风氧化装置内蜂窝蓄热体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煤矿安全》2010年 第11期41卷 11-15页
作者:周厚权 蓝波 陈宾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重庆400037 
矿井乏风氧化装置利用热逆流氧化技术,使乏风中的低浓度甲烷在高温下氧化并放出热量,具有环保和节能的双重意义。对矿井乏风氧化装置内的蜂窝蓄热体的单管通道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单管通道内的三维非稳态流动及换热过程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蜂窝蓄热体温度特性数学解析研究
收藏 引用
《煤气与热力》2007年 第3期27卷 39-42页
作者:陈红荣 孙英文 张灿 黄国栋 艾元方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基于蜂窝蓄热体气-固传热精确解,研究蓄热体温度变化和切换周期设计方法。忽略沿气流流动方向的固体导热影响,建立了周期传热数学模型,求出了气、固温度分布精确解。通过和数值计算比较,半解析解可信。按炉内低氧稳定燃烧和蓄热体低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蜂窝蓄热体热工特性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年 第6期 108-110页
作者:封红燕 冯毅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州510640 
提出了一类新型蜂窝蓄热体—缩放通道蓄热体,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软件,定量分析缩放通道蓄热体和等截面直通道蓄热体的传热过程。根据模拟结果,从烟气压力损失、烟气与蓄热体温度变化和传热速率等方面,比较缩放通道蓄热体与等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蜂窝蓄热体温度特性数学解析
收藏 引用
《能源工程》2006年 第6期26卷 13-16页
作者:陈红荣 孙英文 张灿 黄国栋 艾元方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基于蜂窝蓄热体气固传热精确解,研究蓄热体温度变化和切换周期设计方法,忽略沿气流流动方向的固体导热影响,建立了周期传热数学模型,并求出了气固温度分布精确解。和数值计算相比,半解析解可信,按炉内低氧稳定燃烧和蓄热体低温端不结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板加热炉蜂窝蓄热体热工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冶金能源》2007年 第3期26卷 26-30,48页
作者:杨光华 陈文仲 王春华 冯明杰 刘铁 康智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以中板174m2蓄热式空煤气双预热连续加热炉为原型,建立了高效陶瓷蓄热体的三维非稳态流动及传热数学模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蓄热体在不同换向周期条件下的热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换向周期的延长,蓄热体出口烟气的平均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蜂窝蓄热体易损原因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收藏 引用
《工业加热》2004年 第1期33卷 37-39页
作者:贾丽娣鞍钢技术中心辽宁鞍山114001 
针对加热炉采用的蜂窝蓄热体出现的问题,从材质性能、炉内实际情况、结构等方面分析出其破损原因。并设计一种新型的蓄热式烧嘴,通过热态试验对其换热性能与普通蓄热烧嘴进行了比较,表明采用这种新型烧嘴是解决蓄热体破损的有效措施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蜂窝蓄热体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现状与结果分析
收藏 引用
《工业加热》2006年 第5期35卷 27-30页
作者:欧阳德刚 蒋扬虎 丁翠娇 曾汉生 刘占增 张道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钢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83 
根据国内不同实验装置上两种格孔蜂窝蓄热体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分析了相关因素与实验方法对蓄热体换热特性实验结果的影响关系,指出了实验研究对蓄热室设计与实际运行效果的重要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蓄热烧嘴的研制与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 第3期25卷 218-221页
作者:吴光亮 李士琦 朱荣 郭汉杰 刘润藻 杨湘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北京100083 
简述了自蓄热烧嘴系统的设计与研制过程,并利用该装置系统进行了实验室的实 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系统既能高效回收烟气余热,又能大大幅度降低NOx的排放; 而且其设计原理合理,结构简单,具有进一步进行工业试验的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蜂窝蓄热箱内高温烟气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冶金能源》2010年 第6期29卷 18-21页
作者:郭亮吾 余春阳 刘训良 温治 张欣 程奇伯 陈婉北京科技大学 重庆赛迪工业炉有限公司 
应用多孔介质模型,利用Fluent数值仿真软件对蓄热室内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通过改变蓄热室的不同结构参数重点模拟计算了高温烟气入口处的偏流情况,所得结论为蓄热室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