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蟋蟀"
52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电子玩具——“斗蟋蟀
收藏 引用
《无线电》2008年 第1期 21-23页
作者:张晓东 
蟋蟀是乡间的宠儿,它曾给许多老一辈人的童年带来过不少乐趣。如今,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难得一见蟋蟀,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何不动手制作一个如题图所示的电子“斗蟋蟀”玩具呢?它设计巧妙,造型逼真,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取土成金 指尖非遗 袁中华蟋蟀盆作品欣赏
收藏 引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 第6期39卷 F0002-F0002页
袁中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蟋蟀盆专业委员会会长,“苏州府袁氏堂”澄泥蟋蟀盆世家第五代传人。袁中华从小耳满目染,学得一身祖传绝艺,从事蟋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苏雪林散文的艺术风格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 第1期 214-223页
作者:谢昭新 
苏雪林于二十年代中期登上文坛,以散文创作显示其艺术才华,成为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代表作家,是“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她的散文集主要有《绿天》(1928年)、《屠龙集》(1941年)、《苏雪林自选集》(1975年)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罗生门语言艺术简析
收藏 引用
《外语学刊》1989年 第2期 59-62页
作者:曹志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结论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高尔基曾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色和思维过程。”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蟋蟀写真纪念封
收藏 引用
《集邮博览》2014年 第9期 50-50页
作者:吕维邦安徽 
在笔者收藏的一堆纪念封片中,有一枚以蟋蟀作为纪念主题的实寄封,显得很“另类”,着实让笔者感到有滋有味。在这枚纪念封正中间上方,“第三届中国宁津蟋蟀文化艺术节”点明了发行这枚纪念封的宗旨。左方用错落叠压着的绿、红、蓝三种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姜夔词辩析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1995年 第2期 66-71,65页
作者:张达聪 
文章得失寸心知,褒贬随心枉费辞。 骚雅清空新格调,阳春一卷耐寻思。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人。他生于仕官之家,父亲姜噩中进士,曾任汉阳知县。姜夔幼年随父寓居汉阳,15岁父死后依姊十余年。淳熙十三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听到了蟋蟀的叫声
收藏 引用
《教师博览(上旬刊)》2008年 第5期 27-27页
作者:郑衍文 
一个印第安人和他的朋友正走在纽约曼哈顿的时代广场上。此时,正值午饭时间。嘈杂的大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仿佛无处不在的喇叭声播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或广告:疾驶而过的汽车不停地鸣着笛,警车、救护车的尖叫声不绝于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桑妮在一起的纽约之夏
收藏 引用
《作家》2001年 第7期 8-19页
作者:陈丹燕 
1.康州又有蟋蟀到纽约去彼得·潘公司的长途车上的司机是个大个子的黑人,他是个真正的黑人,有很柔和的、宽大的脸,类似《黑奴吁天录》里的那一种,而不是混血了以后,脸相变得凶悍而精明的那一种黑人。而且,他也没有把车里的冷气开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猫的招聘广告
收藏 引用
《读友》2020年 第11期 20-31页
作者:徐光梅 池袋西瓜(图)不详 
“招聘广告!大家快去看啊,猫居然要招聘蟋蟀!”“什么?猫要招聘蟋蟀?在哪里?”“在小亭子那边。”这天傍晚,在人迹罕至的树林公园里,鸟儿们竞相传播着这样一条消息。螺蟀们正在密密的草丛中弹琴,听到这些对话,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谈《诗经》里的那只蟋蟀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20年 第12期 23-23页
作者:张玉锦山东省莱阳市教师培训中心 
跨越亿万年的时空变换,穿越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是《诗经》里的那一只蟋蟀吗?它依然鸣唱在故乡的田野里,鸣唱在小院的篱笆下。今天的文化语境里,蟋蟀已然成为故乡的音符。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蟋蟀都在我们的记忆里歌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