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蟾衣"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药材蟾衣基原的分子鉴定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2023年 第15期21卷 5043-5048页
作者:张珂璠 王焜佳 崔立娟 李欣培 赵金龙 孙燕 徐凌川 王厚伟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济南250355 
为了探索建立快速实用的蟾衣基原分子鉴定方法,本研究以新鲜蟾衣为材料,显微观察浸润后蟾衣的外部形态特征,并以两栖纲蜍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的内部间隔序列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蟾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蟾衣五误区
收藏 引用
《农业与技术》2002年 第4期22卷 84-85页
作者:蒋建月浙江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蜍采蟾衣酥炒得火热,笔者有九年养采天然蟾衣、取酥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管见:1 误区一:蜍每年脱90张以上有广告说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蟾衣酥有关问题答读者
收藏 引用
《农村发展论丛(理论版)》2000年 第11期 30-30页
作者:罗老师 
1.蟾衣有什么用途,何处收购?价格如何?2.酥如何采取,何处收购?3.我从其他杂志上看到许多关于养殖蜍,收集蟾衣酥的广告。广告上说一只蜍一年产值100元,不知是否真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找蟾衣开发伙伴
收藏 引用
《技术与市场》2005年 第07A期12卷 F003-F003页
作者:雷光义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洪山镇雷氏商务策划部蟾蜍开发基地,441318 
本人多年从事野生蜍(俗称癞蛤蟆)的蟾衣开发,并已积累很多成功的经验。真心的愿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同开发丰富的蜍资源创财路,来信必复。并附相关详情,长期收蟾衣,本广告长年有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蟾衣能致富吗?——采蟾衣五误区
收藏 引用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2年 第8期 18-18页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蜍采蟾衣酥炒得火热,笔者有九年养采天然蟾衣、取酥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的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管见: 误区一:蜍每年脱90张以上 有广告说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每周脱2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蟾衣五误区
收藏 引用
《河北农业科技》2002年 第12期 36-36页
作者:蒋建月浙江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314416 
误区一蜍每年脱90张以上有广告说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7天脱2张,是不切合实际的,纯属误导宣传,不负责任.也有人说蜍一年只脱2~3次,是不经过长期观察研究者之说,属道听途说的事.如果蜍一年只脱2~3张蟾衣,它就长不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营蟾衣四误区
收藏 引用
《农家科技》2006年 第12期 38-38页
作者:蒋建月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 
误区一、蜍每年脱90张以上。有广告说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每周脱2张,是不切合实际的,纯属误导宣传,不负责任。也有人说蜍一年只脱2到3次,这也是不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之说,属道听途说的事。如果蜍一年只脱2到3...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实用新产品“蟾衣采集器”在渐江海宁问世
收藏 引用
《农村天地》2003年 第10期 24-24页
作者:施盛 于成名盛新闻采编工作室安徽省庐江县牛首信箱231521 
日前,一种实用新型产品“蟾衣采集器”在浙江海宁问世。此器是由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高级技师蒋张林经多年研究探索而设计的专用蟾衣采集器具,并获取国家专利。(专利号:ZL01210442.6),从而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识破蜍脱的误导
收藏 引用
《农业与技术》2001年 第2期21卷 58-59页
作者:蒋建月 李长洪浙江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 
近一年来,社会上有关对蜍脱技术炒作十分火热,据笔者调查了解,其中有真有假也有诈,人们要尽快识破蜍脱宣传中的误导,走出误区,不再上当受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考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简析
收藏 引用
《中学政史地(高一.二版)》2006年 第1期 20-21,31页
作者:江华 
一、巧设情境,弱化重要原理有些选择题通过背景材料巧妙设计一个形象生动的背景,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情境之中去,顺势设置一个符合情境但与原理冲突的题肢,很容易使考生误选。例1.(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