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行会组织"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粤剧早期行会组织琼花会馆创建年代新证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08年 第5期 64-66页
作者:黄伟肇庆学院文学院 
坐落在佛山镇大基尾的琼花会馆是广东本地戏班的行会组织。清咸丰年间,粤剧名伶李文茂率领红船子弟响应太平天国起义.招致满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事后清廷迁怒于广东梨园。严禁本地戏班演出.并于咸丰四年(1854)下令捣毁了琼花会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山剪纸:跃动在指尖的艺术瑰宝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4年 第5期 15-16页
作者:王雨荷不详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作为一种镂空艺术,能给人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多数研究认为佛山剪纸源自中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并出现了行会组织。佛山剪纸具有产业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代茶馆艺术的经营与管理模式探究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24年 第3期 84-86页
作者:张是嘉哈尔滨音乐学院 
唐代以降,出现了茶馆的雏形,至宋,大街小巷,茶肆林立。宋代的茶馆不再只单一地售卖茶水,而是讲究经营与管理艺术,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行会组织,其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运行机制都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基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时期的商业习俗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4年 第2期 84-90,100页
作者:王芳 
明清时期的商业习俗王芳明清时期的商业习俗,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同一种习俗在不同的地区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这些习俗决不简单是大量琐细的行为,而是包括了当时商人的经营方式和基于这些方式所创造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面生风 和谐共进——写在广东八和会馆成立125周年
收藏 引用
《南国红豆》2014年 第4期 16-19页
作者:罗铭恩 
今年夏秋之交,我们迎来了广东八和会馆成立125周年的庆典。作为粤剧的行会组织,广东八和会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业绩早已蜚声海内外,其弟子已遍布全球。今天我们回顾广东八和会馆的历史,走出认识上的误区,还原其真实的面目,弘扬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谈相声拜师习俗的变迁
收藏 引用
《曲艺》2010年 第1期 23-25页
作者:刘先福 
相声艺术源于底层社会,艺人主要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其身份是脱离于“士、农、工、商”四民之外的“第五类民”。他们为了自身生存权利的实现,创造出行业祖师和师承制度。这种现象也是底层艺人生活境遇困苦的无奈之举。在祖师崇拜的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州评弹光裕社《出道录》珍藏版手抄孤本探微
收藏 引用
《曲艺》2020年 第1期 34-37页
作者:孙伊婷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资料保管与研究部 
在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两册晚清、民国时期光裕社等评弹行会组织的《出道录》珍藏版手抄孤本,皆较为珍贵,对研究苏州评弹(以下简称"评弹")的历史和艺术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此前业界已对此有些许相关论述~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梨园行会制度考论——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07年 第2期 174-190页
作者:黄伟肇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广东肇庆526061 
梨园行会是中国古代行会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作为行业发展成熟的一种标志,梨园行会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特别是自清中叶以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戏曲传播与交流日益频繁,号称花部的地方戏曲遂成燎原之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西上党赛社演出中的行业变迁与演剧形态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1年 第1期 117-145页
作者:王馗戏曲研究所昆曲艺术研究中心 
明清时期山西潞安府、泽州、沁州、辽州所在的广大地域,古称"上党",与今天所谓"晋东南"长治、晋城两市行政区域大体一致。随着明万历二年《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清嘉庆二十三年《礼节传簿唐乐星图》、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州也有琼花会馆
收藏 引用
《南国红豆》1994年 第6期 39-45,58页
作者:李峄 
麦啸霞发表在1940年香港出版的《广东文物》上的专著《广东戏剧史略》,里面只提到广东省佛山镇大基尾,有个“粤籍红船子弟”的行会组织,名叫琼花会馆。1954年,欧阳予倩先生根据访问粤剧界人士所得的资料,在《试谈粤剧》文中,发表新见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