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补偿电压"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改变获取补偿电压方法的精确变斜率VDCOL设计
收藏 引用
《高电压技术》2020年 第8期46卷 2740-2748页
作者:王立舒 刘勃 乔帅翔 文竞晨 王锦锋 崔玉燕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哈尔滨150030 
通过对超高压直流输电模型研究,发现低压限流控制器(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的静态恢复关系和获取补偿电压的方法对连续换相失败有较大的影响,改变VDCOL所采用数学模型的斜率和获取补偿电压方法有利于减少连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补偿电压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单端电气量保护
收藏 引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 第6期37卷 102-106,113页
作者:宋国兵 饶菁 高淑萍 蔡新雷 索南加乐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49 陕西省电力设计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54 
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分布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本端电气量计算保护范围末端补偿电压,根据本端电压测量值与保护范围末端补偿电压值构造保护判据。当输电线路区内发生金属性或低过渡电阻故障时,末端补偿电压值和保护安装处电压值极性相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适应相补偿电压突变量方向元件动作特性的仿真分析
收藏 引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年 第22期36卷 54-56,76页
作者:林添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00 
在分析了自适应相补偿电压突变量方向元件动作特性的基础上,针对该元件进行了正、反方向不同故障点,不同故障类型的仿真分析。利用ATP/EMTP建立了振荡典型参数可控的振荡仿真模型,并对自适应相补偿电压突变量方向判别元件在纯振荡中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补偿电压的变压器电压差动保护技术分析
收藏 引用
《电工文摘》2013年 第4期 46-47页
作者:丁雪峰 郑梅南京师大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本文分析了基于补偿电压的变压器电压差动保护,对补偿电压从单相双绕组变压器为例在正常变压器回路方程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并且依据三相变压器补偿电压的表达式来对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位置变化和其他的一些因素对于变压器保护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CC80硼衬基补偿电离室补偿电压的设定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年 第9期 56-58页
作者:关悦 卢建 朱鹏飞 李捷 黄靖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维修三处浙江嘉兴314300 
CC80硼衬基补偿电离室为堆外核测系统中间量程探测器,探测器性能曲线包含正高压坪曲线和补偿高压坪曲线,论文提出了CC80硼衬基补偿电离室补偿电压设定的新方法,对曲线绘制的时间、绘制程序进行优化,建立了补偿电压的算法模型并增加了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补偿电压的高精度放大器
收藏 引用
《电子设计技术 EDN CHINA》2004年 第11期11卷 130-130页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推出一系列全新的高精度、高性能放大器,线性单芯片高精度(LMV)产品系列是专为现有的高精度设备而设计。这系列产品的推出为美国国家半导体进军新一代高精度产品市场奠定稳固的基础。全新LMP系列放大器型号分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线路保护选相方案
收藏 引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 第16期32卷 34-37页
作者:蒋雷海 许捷 俞拙非 陈建玉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03 
通过对故障前数据的有效处理和选相过程的优化,延长了补偿电压突变量选相元件的工作时间,使之可在整个故障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可在系统无振荡时的各种工况下正确指示故障相;通过所设计的保持元件和方向元件,克服了电流突变量选相结果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二自由度控制器的设计
收藏 引用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 第2期27卷 253-256页
作者:刘欣 许立忠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秦皇岛066004 
针对提出的新型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建立了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推导了速度传递函数。设计了两组独立参数的二自由度(TDF)控制器,得到理想的响应特性,消除了系统稳态误差。分析了该传动特有的输出扰动规律,为消除扰动对控制系统的不利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晶体温补电阻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年 第2期21卷 52-53,90页
作者:王宏苏州大学计算机工程系苏州215006 
减小温度影响下的频率漂移 ,在晶体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温补电阻网络是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设计晶体温补电阻网络的智能系统。它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和对知识库的应用结合起来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收藏 引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年 第6期22卷 124-129页
作者:钱碧甫 王奔 黄崇鑫 仇乐兵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210096 
为了提高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稳态性能和补偿灵活性,采用变结构控制设计其控制器,整个设计基于对输电线路电流的锁相。由于SSSC的数学模型在dq坐标下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文中采用基于非线性反馈的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进行线性化解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