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表意实践"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表意实践到文化象征--以蔡氏古民居图案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8年 第6期34卷 164-168页
作者:王宏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在闽南地区的传统民居村落建筑中,蔡氏古民居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代表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也是闽南地区传统民族建筑群体中的活化石。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不同历史时期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现状,对闽南传统民居形成全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陈传兴文学纪录片影像释诗的表意实践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年 第4期 51-58页
作者:许莹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 
作为深谙巴特符号学理论的旅法影人,陈传兴导演的纪录片着意凸显台湾地区当代汉语诗歌的存在状态。他借鉴欧洲艺术电影创作的经典技法,通过场面调度、空镜头切换和时空的蒙太奇变形等方式,呈现中国诗词与历史、个人及东方传统审美之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镇文化:寻找人类审美真实需要的表意实践——以云南丽江古镇文化现象为例
收藏 引用
《柳州师专学报》2012年 第2期27卷 1-5页
作者:肖琼 颜桂英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云南行政学院科社部云南昆明650111 
现代旅游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以云南丽江古镇文化现象为例,以拉康的欲望分析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分析参照,将古镇文化旅游热现象与人的审美需要以及社会性需求连结起来,从而触摸到现代人审美体验的变化和情感结构的危机表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青年手机亚文化的表意实践及其影响
收藏 引用
《传媒观察》2013年 第3期 26-28页
作者:袁潇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青年利用手机建构并维持社会网络,在数字空间演绎真实性的社会交往,对社会时空系统进行重新认知,但也会因过度依赖手机接触而在现实生活中产生障碍。青年利用既有亚文化系统中物品的移植和意义的篡改来实现拼贴,产生新的意指,从而选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批评和美学研究中的领导权理论——兼论威廉斯和伊格尔顿对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接受与发展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 第2期 29-34页
作者:李永新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领导权是葛兰西提出的一个政治哲学概念。这一概念在强调社会结构的复杂关系及其对表意实践的最终决定作用的同时,还指出了各种意识形态观念在现实政治斗争中所不断发生的冲突与碰撞。威廉斯和伊格尔顿等人于20世纪下半叶将这一理论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故障艺术美学风格探究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2020年 第14期41卷 278-282页
作者:王雪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 
目的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故障艺术美学风格的表征和意义。方法采用英国伯明翰学派的研究立场与研究路径,将具有反叛精神的故障艺术风格放置到社会与文化语境中分析与阐释。分别对故障艺术风格的反叛意识、表意实践、文化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个结合”指导下文艺美学的“出发”与“再出发”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 第9期 24-35,I0001,I0002页
作者:李永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现代转换,是胡经之提出文艺美学的重要初衷之一,也是在美学研究领域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两个结合”精神的引领下,文艺美学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码“国潮”节目盛行:基于流行文化理论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新闻前哨》2024年 第11期 16-20页
作者:袁侃广东数字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深圳职业技术 
“国潮”节目作为中国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影视文化现象,以其独特的创意、结合科技元素的时尚表达,越来越受到中国受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本研究通过聚焦“国潮”节目盛行与长盛机理这样一个命题,在梳理了流行文化从亚文化到流行文化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大众文化视觉主体的现代人格建构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 第3期 33-40页
作者:李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作为当代中国的主导性文化形态之一,大众文化的表意实践过程不仅越来越依赖于视觉形象符号,而且推动了一种带有典型社会转型意味的"镜像化"视觉主体的形成。这一主体形态作为反思中国当代社会转型问题的落脚点之一,又与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