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西北高原"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西北高原上的两架大型射电望远镜
收藏 引用
《天文爱好者》1995年 第5期 29-29页
西北高原上的两架大型射电望远镇乌鲁木齐的25米射电望远镜由中国科学院投资近2000万元人民币,在新疆乌鲁木齐天文站扩建的口径25米天线射电天文望远镜系统(即乌鲁木齐甚长基线站)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殷保康水彩艺术的技与道
收藏 引用
《美术》2022年 第4期652卷 60-64页
作者:舒放 蒋烨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殷保康的水彩艺术是湖南水彩画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水彩历程中将西方色彩体系和东方审美情怀融合的典型代表。探究殷保康的水彩艺术,不难发现他在技术与精神层面的不断探索和对艺术品格与境界的无限追求。“殷保康在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乃正和他的小幅风景画
收藏 引用
《美术》1993年 第1期 30-32,51页
作者:张祖英 
60年代初我来北京工作,在一次全国性美展上,朱乃正的《金色的季节》令我眼目一新。画面上两位藏族劳动妇女相向而立扬谷收获的质朴形象,顶天立地地占据了整个画面,天空的大块云彩和压得低低的地平线伸向远方,沐浴在一片金黄色调中,散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方寸之间见真情
收藏 引用
《美术之友》2004年 第1期 35-37页
作者:徐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花儿”永久的魅力
收藏 引用
《丝绸之路》1993年 第5期 18-20页
作者:山风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 不唱了由不得自家; 刀子拿来者头割下, 不兄时还这个唱法。我不知道还能从哪里找到比此更为执著的热爱艺术的人了,他们竟然置鲜活的生命于不顾,视死如归,只为了能漫几声荡人心魂的“花儿”。这些祖祖辈辈生息于西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静夏——于静文油画作品印象
收藏 引用
《现代青年》2023年 第7期 100-104页
作者:侯博不详 
《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每个艺术家都有挖掘不同创作灵感的潜质,借此典故,充分体现了创作者作为创作主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千变万化却不离本心。职业艺术家的精神用何种方式体现?用哪些方式表达?经历何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毅艺术辑评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22年 第10期 102-105页
作者:尚辉不详 
吴毅20世纪30年代之初生于日本,返国后就读于中国澳门。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打下了从事创作的基础。这位崭露头角的中年画家不仅有画家的眼睛,而且很能吃苦。为了研究大自然,履痕遍及黄山桂林、天台、雁荡、峨眉,也到过西北高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花儿与民俗
收藏 引用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 第2期8卷 76-79页
作者:黄金钰 
“花儿”这朵滋生并开放在大西北高原的民间艺术之花。之所以能长期扎根于民间,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从而流传百世,是有其深厚的民族根源。也就是由这个地区的民族历史,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意识集于“花儿”美的个性之中。民歌的产生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北人的花馍迎春
收藏 引用
《中国西部》2015年 第7期 48-55页
作者:梁凤英 郑怡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流行于西北高原的民间“花馍”面食品就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伴随百姓生活而生,依附民俗风情而传承,虽然是一种寄存在舌尖上的地域文化,但从中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思想是激励我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白杨礼赞》的艺术美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1989年 第4期5卷 104-105页
作者:郭素贤 
《白杨礼赞》一课的白杨,无论是它生长的优美环境,还是它自身的非凡形象,以至它内在的美好气质,都给人以美感,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一是白杨生长的环境美。茅盾所赞的白杨生在何方?生长在“望不到边际”的西北高原上,作者的笔触把我们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