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西皮调"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方荣翔《探阴山》唱腔赏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4年 第5期 24-25页
作者:于学剑 
方荣翔《探阴山》唱腔赏析于学剑方荣翔的唱腔艺术曾迷倒过大批的京剧观众。时至今日,其艺术魅力仍然不曾褪减。其唱腔之美,仍被梨园内外津津乐道。方荣翔唱腔艺术是对裘派艺术继承与发展的结晶。对老师的演唱,方荣翔曾虔诚地进行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家汇精思 争说二百年——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综观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1年 第2期12卷 11-20页
作者:李黎明 
京剧艺术在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以及文化传统中所占的地位,通过庚午岁杪举行的这次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再次得以显示和证明。十八世纪末,几大徽班接踵入京,歌舞喧阗中,揭开“花雅之争”最后的、决战的一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徽班进京及徽剧在南方的流变(上)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89年 第4期10卷 12-19页
作者:流沙 
(一) 徽班之进入北京,在中国戏曲史上是件大事。一是由于徽班的大举进京,使整个徽剧艺术获得了迅速地发展,产生一种新的流派。二是这种新派的徽班,因为融合了汉剧的声腔和剧目,对于后来京剧在北京的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徽班进京及徽剧在南方的流变(下)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1期11卷 38-43页
作者:流沙 
(三) 在徽班进京以前,真正代表安徽的徽剧戏班,原来也只有安庆府怀宁县的“石牌班”。而且,在“安庆二黄”向外传播的时代,这种徽班唱的“石牌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皮黄合流”一说的疑问种种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2期14卷 67-73页
作者:丁汝芹 
历史上是不是真有过一种只唱二黄,不唱西皮的演唱形式了现有的史料、文献记载不足以证实。而更大的可能是,有两个原始的音乐基,在同一母体里,孕育成一种板式变化体的戏曲声腔。这种声腔最初被称为“二簧”,其实,一直包括西皮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徽班进京与京剧形成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1年 第1期12卷 8-18页
作者:龚和德 
一距今二百年是乾隆五十五年。为了给皇帝祝寿(爱新觉罗弘历八十岁),“承办皇会”的浙江盐务奉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之命,把一个产自安徽、唱二簧为主的戏班带到了北京。这个戏班就是此后在北京有一百多年演出史、对京剧的形成作出过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4年 第7期 36-37页
作者:朿文寿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精华与典范,世人誉称东方艺术瑰宝。与之同类同源约四五十个称为“皮黄”腔系的剧种,分布在川、粤、徽、鄂、湘等约20个省、市、自治区。在中国戏曲史志典籍和教科书中,对于京剧的产源及促成“皮黄“剧种声腔的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楚及汉剧的皮黄腔(上)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1年 第4期12卷 16-19页
作者:流沙 
(一) 在清代流传的地方戏曲中,有种名曰“楚”的声腔,大概是在湖北地方形成的。这种戏曲的活动,早在清初之际就见有文字记载。如康熙六年(1667),江苏太仓人吴伟业《致冒襄书》说。方今大江南北风流儒雅,选新声而歌楚,执有过我老盟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皮腔渊源形成新探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1年 第1期 28-38页
作者:海震中国戏曲学院戏曲音乐系 
关于西皮腔的渊源,清人张际亮《金台残泪记》中'谓甘肃腔日西皮调'的说法是论者经常引用的一条史料。它一般被看做是西皮腔源于'西秦腔'的重要依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收藏有一函带工尺谱的清抄本《梅玉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诸腔的入川与流变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4年 第1期 309-324页
作者:周企旭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一四川戏曲史链的断裂与衔接四川历史上,曾经历过两次长约半个世纪的浩劫:南宋末至元十九年(1237—1282),蒙军跃马人川践踏,四川已超过唐代的发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已有600多万的人口锐减至约60万。明崇祯五年至清康熙十九年(1632—168...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