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视觉性"
239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动画角色身体符号的视觉性问题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4年 第6期 28-32页
作者:屈立丰中国艺术研究院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身体符号是具有丰富意味的文化符码,能构成读解和阐释特定时期动画文化的重要文本。可以通过研究中国动画角色身体符号的角色造型及动作表演等视觉性表征变化,发掘其所指涉的动画艺术观念转换、行业发展特点以及社会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逝者的艺术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 第1期 120-127,89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人生与人死皆不可违背。生死两界在艺术遗产中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生命话题。中国的丧葬文化遵循"死事若生事"的主旨,形成了独特的墓葬艺术的表现形制,树碑立传既是活人对逝者的盖棺论定,也是文化传承之垂范,而这些无不在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现代与媒介考古学——克拉里《观察者的技术》与中国现代视觉经验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 第5期38卷 199-207页
作者:唐宏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乔纳森·克拉里《观察者的技术》一书是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西方现代视觉的历史叙述。该书将现代视觉溯源到19世纪上半叶在新的视觉学科发现和新式光学媒介技术基础上出现的一种主观视觉,这一视觉转型所带来的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视觉性在美术教学过程的贯穿和体现
收藏 引用
《福建教育研究》2016年 第5期 52-53页
作者:姚育晓晋江市实验小学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因其以物像艺术形式存在的特质决定了视觉性必然作为它的首要感官感受方式。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也必然以视觉感受、传达、创作呈现作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与机械技术──电影与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4年 第4期19卷 42-49,58页
作者:张雅欣 
艺术与机械技术─电影与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日]浅沼圭司著张雅欣译云桂宾校校者按:浅沼先生现为日本美学会、国际美学会、日本映像学会会员。同时任日本美学会委员,日本映像学会会长、日本学术会议艺术学联络委员,成城大学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文化:影视广告传播的范式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08年 第20期 130-131页
作者:成毅涛重庆文理学院陈子庄美术学院 
视觉文化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影视广告传播是视觉文化形态的典型代表与生力军。在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而在影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主导的却是视觉符号的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三重“观看”:新生代电影中的人民表达
收藏 引用
《东南传播》2023年 第6期 111-113页
作者:鲜于文灿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视觉表征、视觉建构与视觉性,构成了当下中国视觉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近年来,中国新生代电影作品通过对人民表现主体的“观看”形成视觉符号编码,为视觉表征进行所指的意义传达,再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观看”完成叙事空间和视觉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文化视野下的电视公益广告
收藏 引用
《新闻界》2007年 第1期 97-98页
作者:汤劲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视觉文化“是视觉性占主因的当代文化”,它“指一个文化领域。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是“经由视听媒介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与单纯由文字媒介传播形成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相区别”。坝觉文化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物的“墙纸”——论《黄色墙纸》中的“世纪末”视觉经验和审美共情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2019年 第6期 115-126页
作者:但汉松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在当代女主义文论中,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已被确立为关于别政治的典范之作。本文从文学研究的"物转向"出发,提出以视觉性取代文本,不再将"墙纸"作为外部政治或文化的喻指,而是作为认知和审美对象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艺术的电影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2005年 第S2期20卷 220-,223页
作者:向玲玲厦门大学中文系 
电影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逐步显示出了它作为一门艺术的特征,本文从电影的起源诞生一直到它发展为一种艺术来探索电影作为艺术的本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