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视觉转译"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戏曲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视觉转译与叙事创新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25年 第3期 94-98页
作者:项赛花 洪波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戏曲即为“以歌舞演故事”,兼具叙事张力与美学意蕴,能够借高度程式化的身体语言、视觉符号和音乐节奏,形成一种既具文化深度又充满诗性韵律的叙事场域。相较于一般电影,动画电影的特质在于超越了现实物理法则的限制,拥有完全自主的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侗族传统文化元素在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转译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包装》2025年 第2期 67-70页
作者:张思珑广州华立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随着现代设计领域的不断拓展,插画作为一种极具艺术魅力的视觉表现形式,在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插画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对侗族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类与提炼,并深入剖析了视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转译、空间叙事与思维赋能——设计之于策展的价值初探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22年 第3期 111-118,40页
作者:纪玉洁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100102 
本文从视觉转译、空间叙事、思维赋能三个方面展开设计对策展的价值研究。从实践层面看,设计为展览提供视觉与空间解决方案,在传达展览主旨、提升展览视觉品质、促进展览传播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从思维角度看,设计在责任、创新、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景观、权力与视觉转译——《被包裹的国会大厦》的中文传播及其意涵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21年 第1期 85-89页
作者:韩建宇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 
本文是研究克里斯托夫妇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实施的《被包裹的国会大厦》大地艺术作品,及其在中国大陆引介和传播的相关演变脉络,进而揭示该作品的内涵与意义。中国艺术家对克里斯托作品的认识,大致可概括为三类,一是从包装的角度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手语视觉转译的创新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2023年 第24期44卷 377-387,397页
作者:李瑛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20 
目的 将听障人使用的视觉交流语言“手语”转译为更加直观易懂、有趣易学、易于传播的图形语言,从而帮助人们认知手语的语形和语义,促进手语的保护与传播。方法 在转译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的基本原理,对手语视觉转译的符号传达逻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间文学类非遗从语象到图像的视觉转译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4年 第8期 74-79页
作者:苏琴 夏倩 毕钰阳马鞍山学院 
立足于新时代非遗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探究民间文学由语象到图像的视觉转译理论研究与创新转化发展路径。基于民间文学语象与视觉设计图像之间艺术语言的共通性与艺术思维的契合性,将民间文学的视觉转译分为直接转译与间接转译两个层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戏曲雕塑创作中叙事结构的视觉转译路径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2年 第2期 80-82页
作者:陈箫 单莉莉新疆艺术学院 
以文学性和音乐性叙事元素为主的二元叙事方法,是中国古典戏曲特有的叙事结构。作为古典戏曲在雕塑艺术领域的延展,这种特殊的叙事结构也成为戏曲雕塑在叙事领域的核心语言。本文重点讨论传统剧曲结构在当代戏曲雕塑创作中的转译模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京剧题材在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转译研究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 第1期 45-50页
作者:林观星 谭铁志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北京100073 
传统京剧题材富含视觉文化元素,是京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传统京剧题材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转译,阐释插画设计内在的视觉转化思维、设计路径,进而对传统京剧题材视觉元素解构与重构,实现传统京剧故事视觉化呈现,以整合插画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成在久——潘玉良艺术研究展”的学术建构与视觉转译
收藏 引用
《文物天地》2023年 第S1期 74-78页
作者:张文蕊安徽博物院展览设计部 
“美成在久——潘玉良艺术研究展”于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7月3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举办,展览呈现了国内外近十家艺术机构收藏的200余件珍贵藏品和相关文献,旨在对潘玉良个人艺术风格的时代必然性和艺术经历的发生过程追本溯源。本文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视觉转译活化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1年 第3期2卷 29-31页
作者:徐宝娟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 
抛弃成规,实验革新,挖掘创新视觉转译活化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前景,既是设计师的时代责任,也是对非遗如何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探索,使非遗的留存方式尝试生长出现代的触角,触发当代艺术中国化语言的发声。文章以非遗文化为根基,在此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