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解释学循环"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解释学循环与阅读理解
收藏 引用
《福建电大报》1999年 第2期 37-40,28页
作者:叶起昌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对人类认知基础的问题,不少思想家用不同论证方式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然而,不管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还是认知主义的“小人”理论、抑或是康德的“先验图式”、胡塞尔的“意向性”和迪卡尔的“我思”等论断,在推理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儒家以史解《诗》的解释学批评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2017年 第12期 59-63页
作者:郭持华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汉儒的《诗经》阐释担当着复兴文化传统、重建意识形态的历史重任,通经致用构成了他们重释传统经典的独特立场。《毛诗序》承继了孟子"知人论世"的历史解释方法,通过"叙故实而推诗义"的阐释实践,在诗人、社会、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释学视角下的我国民俗体育本质解构
收藏 引用
《武汉体育报》2014年 第4期48卷 31-37页
作者:高亮 麻晨俊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南京视觉艺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211215 
解释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事物的"理解",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对"整体"与"部分"进行解释,进而实现完满的理解。以此为视角,探寻我国民俗体育本质争论的症结所在。研究认为:对我国民俗体育本质的理解应当持开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为何策展?——除了理念,还有策展传达效果
收藏 引用
《创意设计源》2015年 第6期 18-23页
作者:葛斐尔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 
当前界普遍认为,策展的核心是对观念的一种实验。但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何策展?理念之外,我们该如何有效传达策展效果。基于以上思考,结合笔者实践,简析了"懂木石之性"、"将通感转化逻辑"、"解释学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施莱尔马赫普遍解释学中的语言观
收藏 引用
《成都大报(教育科版)》2008年 第6期22卷 115-118页
作者:金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施莱尔马赫认为,"理解"是哲的核心概念,理解的内容是语言,语言不只是交际工具,语言承载着其使用者的思维内容和世界存在的意义。语言的理解就是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对人和世界的理解是最艰难的工作,因此需要高超的理解语言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释学与当代批评理论
收藏 引用
《宁波大报(人文科版)》2004年 第4期17卷 1-8页
作者:徐岱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 
在依托现象思想发展起来的解释学方法与当代批评理论间 ,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作为“澄清的艺术”的解释学 ,需要在文批评实践里得到验证 ;另一方面当代批评理论需要借助解释学提供的哲基础确立生长点。不仅解释学对意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量刑说理之方法
收藏 引用
《山东法官培训报》2023年 第3期39卷 78-94页
作者:赵艳霞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 
在刑事审判中,法官应当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量刑进行说理。然而,实践中对于为何及如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量刑说理存在困惑,外因是核心价值观的法源地位不清及缺乏具体应用规范,内因则在于法官缺乏动态循环说理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提问和阅读理解
收藏 引用
《九江师专报》1999年 第1期18卷 75-79页
作者:赵平常热高专中文系215500 
问题是智力活动的起点。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和文本建立起相互问答的伙伴关系,达到双方的视界融合。理解的标准则是“解释学循环”:所有部分和整体的和谐。教师的提问是导读。提问设计应遵循“解释学循环”的原则,做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楚骚美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文摘》2018年 第11期 150-150页
作者:李岚不详 
楚骚美的当代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澄清楚骚美的哲内涵、文化传统和美特征,并为其标出清晰的问题边界。从楚骚美的命名原则及其实际研究领域来看,明显带有以楚骚美和楚艺术中的美思想互释的倾向,因而陷入了解释学循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艺术史正名:关于风格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21年 第6期 31-31页
作者:姜寿田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 
当书法史研究不再承认或拒绝用风格概念来阐释书法史的时候,那就表明书法史已经偏离了艺术史的路径与方向。事实正是这样,当所谓考据派斤斤于作品版本、年代、史料与书家生平乃至生卒年的考证,而忽视了书法史的风格生成嬗变与文化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