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言菊朋"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20世纪20至40年代京剧老生唱腔旋律和板式创新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1期 92-95页
作者:薛雪中国戏曲学院 
继谭鑫培之后,京剧逐渐进入鼎盛时期,其明显的标志是名家涌现、流派纷呈。这一时期“,四大名旦”脱颖而出,老生行当也是人才辈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相继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位老生演员,即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和马连良,他们对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门翘楚 归正传——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先生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8年 第4期 42-44页
作者:刘鹏青岛市京剧院 
解放前的青岛,早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一个京剧大码头,众多的京剧名家、梨园名伶沿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来到这带有异国情调的海滨城市演出献艺,青岛京剧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如此。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对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与慧珠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4年 第6期 9-11页
作者:王诗昌 
今年是梅兰芳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戏曲教育家,他在演出、公务的百忙之中,把自己精湛的表演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学生,而慧珠就是梅先生众多弟子中的一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切莫弄巧成拙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2年 第7期 57-58页
作者:崔伟 
演员在演出中当场调丹弄朱书诗作画。似乎成为近年戏曲舞台上一种极为普遍的时尚,而且此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诚然,戏曲史上曾有过不少著名演员当场书画使演出更加熠熠生光的记载。而且今天的不少演员,如河北梆子的裴艳玲与龙江剧的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风竟与高郎便——话说高庆奎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4年 第6期 54-56页
作者:刘连群 
一个初登艺途的年轻演员,能够得到某位有名气、有影响的人物的提携,及时地扶上一把,就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了。如果在他的起步阶段,相继得到许多前辈、名家的慨然相助,形成“众人捧柴”之势,那要算极为幸运和不寻常了,其中必有地格外受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慧珠小传(上)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89年 第4期 33-36页
作者:胡申生 
提起上海京剧界的著名旦角演员,人们很自然会想起慧珠、童芷苓、李玉茹三人。如今,童芷苓、李玉茹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唯有慧珠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负冤死去,过早地离开了广大喜爱她表演艺术的观众。悠悠岁月,一去二十多载。然而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派”今日见繁荣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3年 第11期 56-57页
作者:周桓 
老一辈京剧名家常对后学说:“不能轻看票界人士,票友中藏龙卧虎。有些人不但不比咱们专业的差,还能超过咱们!”这是经验之谈。在京剧史上,确有不少位出色的名家,是从票友“下海”的。我们这里所介绍的言菊朋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的三出戏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1年 第3期 45-46页
作者:关肃霜 
近些年,京剧,也包括其他传统戏曲,上座欠佳。使得不少演员觉得前途暗淡,心灰意懒。有些人改做不必苦练基本功、不必费大力气,却能赚大钱的营生。京剧和许多传统戏曲,不会没有前途;但是,如果从业者逐渐减少,那可就成了大问题。幸喜在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锲而不舍 终成大器——记老生演员杨乃彭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1年 第1期 42-44页
作者:乔达 
今年8月底,天津市京剧团的老生演员杨乃彭晋京举办了专场演出,一举推出三台硬实的传统戏,头天全本《伍子胥》,转天双出《碰碑》和《击鼓骂曹》,第三天是全部《大·探·二》(饰杨波)。北京吉祥戏院连续三天爆满,不少专家和观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彭派流芳——纪念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诞生85周年暨逝世30周年
收藏 引用
《艺海》2014年 第8期 48-50页
作者:以之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流派",是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定时代、社会的产物。戏曲艺术是产生"流派"艺术的母体。戏曲艺术整体的发展、成熟,必然产生"流派"艺术;而"流派"艺术的崛起,反过来又推动整个戏曲艺术的繁荣。两者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