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计镇华"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传播文化的种子 上昆访台20周年
收藏 引用
《新民周刊》2013年 第12期 66-69页
作者:王悦阳 计镇华 张静娴 谷好好 黎安上海昆剧团 
我觉得台湾演出的成功,大家对昆曲的这种热情,实际上是潜移默化地给我们一种鼓励,精神上的鼓励,让我们知道应该坚守在这块地方,我们是有价值的。用古老而典雅的昆曲艺术,散播一颗文化的种子,在海峡对岸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是上海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哉追梦人——“昆坛第一老生”计镇华的艺术之路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5年 第9期 4-7页
作者:张欣 
他,昆坛第一老生,是个"不慌不忙的演戏大王".他立足昆剧,纵横影视,极有观众缘.有时,他摇身一变走进兄弟剧种,照样流光溢彩,星辉灿烂.生活中,他练剑,剑舞如行云流水;他莳花,娇花百媚惹人爱怜;他习书法,走笔又若惊鸿游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谷好好讲述她与昆曲的故事
收藏 引用
《家族企业》2022年 第10期 27-30页
作者:谷好好 郑晓芳(整理)不详 
1986年,我从浙江温州考到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学习昆曲。我们这一批学员被称为“昆三班”,由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亲自坐堂招生。在我们之前,有以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王芝泉等为代表的“昆大班”和以张静娴等为代表的“昆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进入艺术的“自由王国”——谈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在《邯郸梦》中的表演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5年 第9期 13-14页
作者:高义龙 
计镇华的演出,总有一种期盼.这种期盼,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强烈.期盼,不仅因为他技艺精湛,享有"昆剧第一老生"、"昆剧界最明亮的一颗星"的盛誉,看他演出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还因为他功底深厚又有创造性,有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器晚成——记昆坛名丑成志雄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1年 第6期 43-44页
作者:晓耘 
46岁才第一次获得大奖——首届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奖最佳配角奖。这对一位表演艺术家来说,似乎太少了一点,而且也太晚了一点。然而透过这个表面现象,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位表演艺术家不屈不挠,永远进取的精神。成志雄12岁时考入上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台湾昆剧团的营运策略及其影响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7年 第3期38卷 118-123页
作者:洪惟助台湾中央大学 
1991年3月曾永义与洪惟助在"文建会"支持下举办"昆曲传习划",前后将及十年,办理六届(1),培养了数百位戏曲爱好者、二十余位演员、一班文武场,对台湾的戏曲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2000年10月传习划结束,学员们觉得就此结束,十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昆剧艺术团赴香港演出盛况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0年 第1期 46-47页
作者:林瑞康 
去冬,以文化部艺术局局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委方杰为团长、京昆艺术家俞振飞担任艺术指导的中国昆剧艺术团应邀赴香港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受到香港和来自台湾等地观众的一致好评。香港《文汇报》发表的专题文章中称赞:“昆剧汇演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缘·演技·人品——写在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芝泉专场演出之前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3年 第6期 26-27页
作者:朱关荣 
一、王芝泉特有戏缘刚刚在“炒”得火热滚烫的海派昆剧《上灵山》中,一身饰演“白花仙子”和“天竺国公主”两个主要角色的王芝泉,不久又将推出她的个人演出专场,消息传开,使文艺界圈内人士惊得一楞一楞的。在戏剧艺术极不是景气的今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演员到导演:一条充满艰辛和希望的路——记昆剧导演沈斌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1年 第4期12卷 86-91页
作者:胡申生 
我真不敢相信,坐在我面前的就是上海昆剧团近些年连续推出的那些引起轰动剧目的导演沈斌。眼前的沈斌,个子中等,稍嫌瘦削,头发短且硬,穿着随便,外表别说是导演就连一般演员都摆得出的那种架子都没有。我们聊上了,谈话渐入佳境,不知东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点破银花玉雪香”——记第五届白玉兰奖颁奖盛会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4年 第4期 14-15页
咏兰花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厚不大,容得许多香。 这是明代诗人张羽的诗篇,当我们吟咏着这首赞美兰花的诗篇时,谁会不从心底里对纯洁、典雅的白玉兰的崇敬。 由《上海戏剧》杂志社、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演出公司主办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