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篇电子文献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篇文学
  • 2篇法学
    • 1篇交通运输类
    • 1篇安全科学与工...
  • 2篇教育学
    • 1篇法医学类
    • 1篇旅游管理类
  • 1篇艺术学

主题

  • 7篇认知意义
  • 1篇认知内容
  • 1篇德育
  • 1篇文明发展
  • 1篇通感隐喻
  • 1篇语法规则
  • 1篇探索活动
  • 1篇学生自主
  • 1篇视听媒体
  • 1篇教学方式
  • 1篇概念整合理论
  • 1篇教学设计
  • 1篇时空认知
  • 1篇主体认知
  • 1篇昆德拉
  • 1篇神经机制
  • 1篇自我启蒙
  • 1篇传统认知
  • 1篇图文广告
  • 1篇自我教育

机构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四川商务职业...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市思明区...

作者

  • 1篇魏登尖
  • 1篇陈进武
  • 1篇于天媛
  • 1篇丁峻
  • 1篇李旺军
  • 1篇陈敦侠
  • 1篇董剑桥
  • 1篇张沛沛

语言

  • 7篇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认知意义"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审美活动的神经机制与认知意义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2期49卷 151-158页
作者:丁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浙江杭州310012 
审美与艺术创造活动本质上属于一种心理操作。迄今的美学研究主要以概念思辨和抽象分析为主,一是缺乏符合研究对象的时空模型,二是对审美的认知操作机制缺少深入系统的观照,三是缺少来自大脑系统的客观证据,从而降低了审美研究的客观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文广告的通感隐喻初探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2012年 第29期 34-36页
作者:董剑桥 于天媛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通感在日常用语及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应用,并为大众所理解接受。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称为通感隐喻。通感隐喻在广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多模态广告语篇中。在视觉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图文广告随处可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说的艺术》:昆德拉的阅读经验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 第6期43卷 14-19页
作者:陈进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一面对当下阅读出现的"碎片化"和"专业化"的两极趋向,我们究竟应该读什么?如何读?实际上,作为阅读者的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阅读?一方面,阅读是一种人类的社会行为,也是一种具有普遍认知意义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题班会活动设计的整体范式及构成要素(一)
收藏 引用
《福建教育》2019年 第51期27卷 20-23页
作者:魏登尖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直以来,探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避不开教案或教学设计——这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和基本凭证。当然,教案或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学科课程语境,是传统认知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实践话语。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及实践者批判传统认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交际教学
收藏 引用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6年 第12期 106-107页
作者:张沛沛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 
一、英语歧义现象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Kess和Hoppe在其专著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验——游戏型的活动教学方式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0年 第10期 159-159页
作者:陈敦侠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艺术系 
一、体验教学的目标所谓"体验",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去体验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育媒体资源的选择与整合策略
收藏 引用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2年 第3期 81-81页
作者:李旺军不详 
不同类型德育媒体资源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素材叠加和无认知意义的素材展示。无论是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还是视听媒体,教师均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体的德育课时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德育媒体资源的认知内容或认知任务,让学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