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认识物体"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教学设计与评点
收藏 引用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1994年 第2期5卷 32-33页
作者:陈良补 姚颖翔公安县藕池小学公安县藕池镇教育组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教学设计与评点公安县藕池小学陈良补公安县藕池镇教育组姚颖翔(434305)课型实验课教学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然后把空气与水进行比较,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4年 第5期 79-80页
作者:王春梅遵化市第三实验小学河北唐山064200 
教材分析:"认识物体"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在没有学习这些知识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怎样认识物体(四)——金属》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实验教学与仪器》1995年 第3期12卷 29-29页
作者:曾德雄福州市台江第六中心350004 
1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空气、土壤等物体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学习构成自然界重要物质之一的金属的知识。本课的重点在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金属的共性,是本课教学的目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学自然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辽宁教育》1994年 第Z2期 78-79页
作者:张爱勤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4种颜色:红、黄、蓝、绿,并了解有些颜色可以用比喻的方法起名。2.指导学生认识4种形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并了解有些形状也可以用比喻的方法起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摩擦起电》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辽宁教育》1994年 第Z2期 83-76页
作者:范思广 郑桂兰海城市耿庄镇中心校 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此课属于观察实验课,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使学生掌握摩擦起电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磨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具有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五则实验的设计
收藏 引用
《教学仪器与实验》1995年 第X1期15卷 4-7页
作者:赖小平 张继光福建上杭县古田学区中心小学 
五则实验的设计赖小平,张继光(福建上杭县古田学区中心小学364201)一、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小学自然第一册第二十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与第三册第二十课么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联系紧密。前一课是后一课的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的压力和浮力》教学设计与评析
收藏 引用
《山东教育》1994年 第Z2期 83-84页
作者:李俊 宋程谨济南市梁庄小学 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本课是在学习了《怎样认识物体(一)——水》,初步认识水的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水有压力和浮力的特点。本课又是为第十六课《船怎样行驶》和第二十一课《水力和风力》打基础的。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水有压力和浮力,并初步认识物体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六册)
收藏 引用
《四川教育》1998年 第5期 30-31页
作者:张新 
【课例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教学内容,由于知识间的跨度较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难以形成有关概念的表象。根据这部分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操作感知”、“类比迁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弹性》课的教学建议
收藏 引用
《湖北教育(科学课)》1999年 第4期 10-11页
作者:徐明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430071 
全国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对自然课堂教学提出了两个受点研究的问题,其一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自打获取和应用知识,其二是如何体现教学过程与科学过程、认知过程的统一。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从今年起本刊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1995年 第1期6卷 40-40页
作者:薛烈龙江陵县教研室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教学设计江陵县教研室薛烈龙(434100)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实实在在的物体。培养学生使用实验手段认识物体的能力。实验器材水槽一个,气球一个,去底的透明塑料饮料瓶一个,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