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论词"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词的审美特质形成中的主体因素
收藏 引用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4期 132-136页
作者:阮堂明 
大凡一种艺术形式,其生命力的强弱,除了靠自身的优势,还要看它获得了多少主体力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主体的需要,完成了主体情感的抒发。正是创作主体这种内在要求,成为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就而言,它擅长言情。查礼说:“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词情与曲情的形、义同构关系
收藏 引用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 第2期12卷 59-60页
作者:蒲亨建 夏晓 
引言 凡声乐作品,系、曲一体的艺术形式。、曲互为关联,不可或缺。如果说唱的创作必须具有可歌唱性的人声表现特点,在韵律、节奏等方面追求音乐化的内在功能的话,那么反过来说,声乐曲的创作,对唱的依赖性就更加直接与紧密。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熙载的哲学智慧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5期28卷 65-69页
作者:周圣伟 
在清代学的丛林中,刘熙载的真可谓是一株卓然独立的乔木。早在清季,谢章铤、冯煦、沈曾植等人就一再指出,融斋论词“多洞微之言”、“精处不少”、“会心特远”。而近代以来的学研究、则更进一步揭指了刘氏“论词莫先于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熙载《艺概》论词的艺术辩证法
收藏 引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1期10卷 77-81页
作者:许学刚 
<正> 刘熙载《艺概》从解剖诗、文、、赋、曲以及书法等各种艺术的具体实践出发,采用“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艺概·自叙》)的写法,精辟而深刻地揭示了各种艺术形式的艺术辩证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词、短语或句子的语境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翻译》1994年 第1期7卷 10-12,24页
作者:刘克璋机电部陕西重型机械研究所 
论词、短语或句子的语境意义刘克璋(机电部陕西重型机械研究所)除单义外,任何、短语或句子都是义的集合体,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其含义会突破其义的集合域,而受语境效应的制约,派生出一种新的义,即语境意义。正如绘画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词与音乐的融合
收藏 引用
《宿州师专学报》1999年 第2期14卷 1-6页
作者:鄢化志宿州师专中文系 
是继诗经、楚辞、乐府、律绝近体诗之后,发展繁荣为“一代之文学”的诗歌样式。其产生、发展、繁荣与衰落的过程,其种种艺术特征、美学情趣乃至其种种局限,无不与声韵和音律密切相关。正如詹安泰《学通》云:“声韵、音律,剖析纂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万云骏先生论词书札十八则
收藏 引用
学》2012年 第1期27卷 307-323,5页
作者:施議對 
万云骏字西笑,别号纲珠,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一九一零年(清宣统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三墩镇,一九九四年(甲戌)大暑后四日病逝于上海。享年八十又五。先生少小孤贫。高中师范肄业,经国文教师王朝阳介绍,投至吴梅门下,学为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两大派对姜的接受与评价
收藏 引用
《福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 第S1期 122-124页
作者:张航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在方面,"白石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形成"清虚骚雅"的新体,在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他以其杰出的艺术才华和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词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 第6期10卷 91-96页
作者:杨新民内蒙古大学中文系 
是我国古代最流行的抒情诗体。一千多年来受到无数读者,特别是青年男女的普遍喜爱。在的那种缥缈、恍惚,让人有些捉摸不定的韵味中,读者尽情领略了自然美、人情美、理想美乃至于韵律节奏的美;同时又产生种种复杂纷纭的联想、想象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人对学的贡献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4期 10-21页
作者:邓魁英 
两宋是创作的鼎盛时期,它拥有众多的人、丰富的作品、不同的流派,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的确是后世难以与之比并的。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说,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一定会出现许多艺术经验的总结,也就是理批评;而这种理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