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评点本"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明清徽州坊刻图书促销形式及特点
收藏 引用
《中国出版》2013年 第10期 65-67页
作者:秦宗财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明清徽州坊刻图书既有巧用图书显要位置如标题、凡例、序跋、牌记、插图等植入广告,也有塑造自有品牌、借用名人效应促销。徽州坊刻图书促销特点是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了精英文化效应,广告宣传与版权保护并行,塑造"儒商"品牌形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庸全集》评点本引发争议
收藏 引用
《出版参考》1999年 第5期 6-6页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文化艺术出版社日前推出“评点本”《金庸全集》,孰料未等全集烘热书市,金庸先生却声明文化艺术出版社是以评点形式盗版全集,并准备联合三联书店同“盗版者”“打官司”,令一片追查打击盗版声的图书出版领域“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游记记》发微
收藏 引用
《文献》2007年 第2期 188-191页
作者:胡胜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清代手抄《西游记记》,作为晚出的《西游记》评点本,颇耐寻味。来《西游记》的评点本极多。明末署名李卓吾评点的“李评”往往借小说情节生发点染,“以痛哭流涕之心,为嬉笑怒骂之语。”(《李卓吾先生批评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希廉家世生平考述补说——兼谈清代评点派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1997年 第2期 236-241页
作者:胡文彬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王希廉家世生平考述补说——兼谈清代评点派的研究胡文彬1991年初,我撰写了一篇《清代〈红楼梦〉评点家王希廉生平考述》的长文,发表在同年出版的《红楼梦学刊》第3期上。后来将此文收入拙著《红楼放眼录》①一书中,并对原文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金批《西厢》研究概览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0年 第2期 46-57页
作者:谭帆 
一、概述《西厢记》作于元代,但它在明代曲坛上却真正地成了戏曲的“夺魁”之作,有明一代之“《西厢》热”弥久不绝,一时评点蜂起,《西厢》版的出版也达到了高潮。然而,爬梳于清代的戏曲批评,我们将发现,有清一代对于金批《西厢》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点”文化的继承与新发展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 第3期 137-139页
作者:陈辽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评点”文化的继承与新发展——读沈伯俊评校《三国演义》陈辽在中华文化中,有一种“评点”文化,这是中国所独有的。由于汉字的书写与中国书籍的刻印采取的是竖排的形式,版面的上下左右的空间较多,所以,古人常在文章的上下左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戏曲营销艺术初探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3年 第1期 161-174页
作者:张勇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代戏曲具有舞台、文学两种属性,目前学者对戏曲舞台广告进行了较多论述,戏曲文(主要指坊刻)之商业品性则鲜人问津。实际上,营销艺术间接地丰富了戏曲文形态,改变了戏曲传播的时间与空间,戏曲营销艺术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来意》:《西厢记》哲思批评的终结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 第3期8卷 16-21页
作者:张小芳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刊刻于康熙十九年(1680)的《西厢记》评点本《西来意》,通过严格的文求证,以"色空"观念统贯全篇,将《西厢记》由写实主义的风情剧有意误读成喻示佛教教义的象征主义之作。其解读思路既是对晚明以来"悟梦"说的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牡丹亭》“至情”“有情”辨——从梦与真的关系考察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6年 第3期 127-144页
作者:赵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历来评点与研究者受文和汤显祖《题词》的影响,大多视《牡丹亭》为汤显祖“至情”理想的艺术体现,而视杜丽娘为“至情”的化身。如清代著名的女性评点本《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中多次称杜丽娘为“情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才子牡丹亭》:女性视阈下的《牡丹亭》评点
收藏 引用
《新世纪剧坛》2018年 第3期 52-58页
作者:高雯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础课部 
汤显祖的《牡丹亭》从万历二十六年(1598)问世以来,便受到了世人的瞩目,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与汤显祖同时的沈德符曾说:“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其后,《牡丹亭》的评点本与改编层出不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