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诉讼调解"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附条件诉讼调解书的执行困境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年 第1期 129-132页
作者:谢维斯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重庆401524 
附条件诉讼调解在各类案件上广泛运用,这在一定层面上加快了纷争的处理速度,然而也导致了执行上的困境。实务界为缓解其执行难问题进行了一定探索,但效果甚微。究其根源在于现行立法的缺位,制度设计存在着条件范围不详和再争议救济不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诉讼调解合意诱导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法商研究》2016年 第4期33卷 121-130页
作者:唐力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优于审判的程序设计,"以调解为主"、"着重调解"、"先行调解"等调解政策更强化了调解的优越地位。然而,以处分权为本质的诉讼调解,强化调解的相关政策对当事人选择调解解决纠纷并达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特色诉讼调解制度之70年变迁与改革展望——基于司法政策对诉讼调解影响的分析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6期 36-46页
作者:谷佳杰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调解为主""着重调解""自愿合法调解",到"调判结合""优先调解",再到"规范调解"的历史流变来看,诉讼调解的立法制定和法律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司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诉讼调解的语言艺术
收藏 引用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3年 第2期29卷 93-97页
作者:王素洁无棣县人民法院 
在当前的社会需求和法律环境下,法官不仅需要扮演法庭裁判者的角色,更需要扮演一个成功的调解者的角色,以化解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合理利用有效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而调解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各种语言使用以及言语的互动细节构成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介:诉讼调解艺术的集中展示
收藏 引用
《中国审判》2012年 第11期 52-53页
正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志先:法理与情理相融的佳作《调解精品案例选》是上海高院编写的《法官智库丛书》中的第十七本书。该书汇集了从全市三级法院近年来数万件调解成功案例中精选出来的105个案件,主要为民事、商事案件也包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我国民事案件诉讼调解的方法与艺术
收藏 引用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 第4期6卷 71-73页
作者:刘晓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陕西咸阳712000 
在目前我国社会追求全面协调发展的形势下,为切实保障和方便人民群众行使诉讼权利,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真正案结事了,各级人民法院在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方针下积极倡导诉讼调解。而树立调解理念,增强调解意识,创新诉讼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展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
收藏 引用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 第5期10卷 32-34页
作者:邱洁健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浙江杭州310004 
诉讼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彻底解决纠纷具有裁判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诉讼调解以其便捷、高效等优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行诉讼调解制度还存在"强制调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诉讼调解诉讼和解之比较
收藏 引用
《黑龙江农业》2002年 第8期 28-29页
作者:李瑛沈阳工业学院 
诉讼调解,是指纠纷系属于诉讼之后,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协商,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后,终结司法程序的活动.以往的理论和实践中多将其称之为法院调解,笔者认为不妥,原因在于'法院调解'之称谓未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诉讼调解中的公力救济和私权交易的分工合作
收藏 引用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5期26卷 89-93页
作者:孙潮群 孙绪安徽众城高昕律师事务所合肥230001 
诉讼调解是中华法系和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共同传统。诉讼调解在存在基础、社会分工和运行机制上都是泾渭分明,并行不悖,而诉讼调解的程序混同则可能带来公权的失范和私权的失衡,破坏审判与调解的各自内在运行规律。因此,应当通过审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合思想·无讼·诉讼调解
收藏 引用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 第4期18卷 37-39页
作者:李莉华 刘立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071002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10082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古代追求“无讼”法律价值的思想根源,二者对我国目前诉讼调解的盛行具有重大影响。应当促进和合思想现代转型,将其作为设计诉讼程序的价值取向,克服“无讼”观念,限制诉讼调解,并重构和合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