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译作"
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俞寄凡的艺术学译作和著述版本及其学术价值考论
收藏 引用
《美育学刊》2022年 第5期13卷 82-90页
作者:郑立君 郑冰雪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100124 
在中国现代艺术学学科发展史上,俞寄凡的学术贡献是不能匆匆略过的。他一生的译作和著述成果颇丰,其中有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译作,有的是作为出版社的丛书之一出版和再版的。对其译作和著述版本的梳理与考辨,有助于深入研究他的艺术学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介绍一部中国散文经典译作——兼谈David Pollard的汉英翻译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翻译》2005年 第2期26卷 51-56页
作者:刘士聪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71 
这里介绍的是The Chinese Essay(《古今散文英译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迅译作与其死亡实体表现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 第2期 56-64页
作者:肖百容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10081 
鲁迅作品往往将死亡作为有情有感的实体形象进行描绘。在他笔下,死亡不再只是背景或修辞手段,而是主要角色之一。这样的手法与他自己的翻译作品关系密切。文章从《域外小说集》《近代美术史潮论》中的死亡表达方式入手,比较了它与鲁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译文应既像原作又像译作——兼谈“最接近、最自然”二元翻译标准
收藏 引用
《中国翻译》2015年 第1期36卷 116-118页
作者:曹明伦四川大学 
英国学者萨沃里在其《翻译艺术》一书中总结了6对互相对立的翻译原则,其中第2对(3_4条)是:“3、译文读起来应该像原作;4、译文读起来应该像译作。”虽然萨沃里认为译者从每一对原则通常只能二选一(alternative),但他同时也指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部汇集西方民族音乐学研究新成果的译作——张伯瑜编译《世纪之交的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读后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3年 第2期 152-155页
作者:宋玉红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音乐系 
由张伯瑜教授策划编译的《世纪之交的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1],是第二本介绍西方民族音乐学研究理论的译作。内容主要有"音乐意义的时空性"、"音乐与社会性别"、"全球化与政治"、"音乐与生态系统"等十个专题研究。第一部分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译作·专著·报刊——兼论中国印象派的早期传播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年 第1期 63-65页
作者:徐勤海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长治学院美术系 
诞生于19世纪法国画坛的“印象派”对世界影响深远,它的传入也对中国艺坛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究其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对研究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印象派的传入与留(游)学生、书刊译介、绘画展览都息息相关,诸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弗罗斯特诗歌《Spring Pools》译作比较论
收藏 引用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 70-72页
作者:高黎平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福建宁德352100 
通过对弗罗斯特的同一首诗不同译者的两篇译文的分析,笔者从中比较它们的翻译风格及手法并展示它们对原诗主题与创作艺术诠释的魅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期盼译作
收藏 引用
《中国政协》2011年 第11期 75-76页
作者:张铁良 
一文学的译作,与科学的译作不同之处是,后者要求“实”,前者则要求“情”,要把原文学的情感表达出来。近日从报纸上读到了杨绛先生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一首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介绍《中国古典诗歌英文及其他西文语种译作及索引》——兼有索引和中国古典诗歌译作集双重功能的一部新工具书
收藏 引用
《中国索引》2009年 第4期7卷 42-43页
作者:周珞美国杜克大学东亚图书馆 
翻译难,翻译诗歌尤其难。由于诗歌极其丰富的文体特征和艺术内涵,诗歌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也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诗歌到底可不可译?诗歌翻译怎样做到“信达雅”?这始终是诗歌翻译工作者孜孜追求不断讨论的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刍议巴伯声乐套曲《隐士之歌》歌词创作的溯源
收藏 引用
《音乐创作》2016年 第2期 172-174页
作者:吴晚屏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 
在艺术歌曲的写作中"以诗谱曲"是作曲家的主要创作手法之一,因此诗歌的文学内涵是艺术歌曲创作中较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声乐套曲《隐士之歌》歌词原作、歌词译作的溯源探究,梳理了20世纪杰出艺术歌曲作曲家塞缪尔·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