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译制"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上译厂影片如何做到“剧本有味,演员有神”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24年 第14期 110-111页
作者:孙渝烽不详 
上海电影译制片从1950年完成第一部影片《团的儿子》走到今天已经有74年的历史了,如果从1957年正式建厂算起,至今也有57年了。1970年我从上影演员剧团借调到上海译制片厂从事译制工作,到2000年退休,算来也整整有30年,我除了参加配音,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译制导演在译制片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1年 第3期 52-56页
作者:曹雷 
导演在拍摄影片或排演一出舞台剧中的作用,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就像乐队演奏时指挥是干什么的,几乎小学生都明白。可是却常有人问我:“给翻译片配音,还要导演干什么?”似乎只要有翻译好的台词,有配音演员把这些台词念出来,对上原片人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舞台——广播——译制艺术语言的处理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3年 第2期18卷 88-92页
作者:张筠英中央戏剧学院 
艺术语言涉及的范围很广。现时代的演员从事单一形式工作的恐怕是少数。大多数演员既在舞台上演出,又在广播中演播,同时又活跃在影视界,因此,把舞台、广播、影视三大类中艺术语言的处理规律作一比较,对于语言艺术工作者是有必要的。但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导演在译制片“还原”工作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1996年 第3期 59-61页
作者:倪康 
译制外国影视剧是一种再现或再创作的艺术,译制工作者的任务是在原版片的基础上,用与原版片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再创造,努力保证原版片的风格、特点,人物性格完美地再现给观众,以达到与原版片一致的艺术效果。所以,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访上海电视台译制导演黄其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1990年 第6期 19-22页
作者:何瑶 张黎新 
黄其,这个名字老在我们眼前闪烁。我们和广大的电视观众一样,对上海电视台的《海外影视》这个栏目十分欣赏。不管是目前正在陆续播放的《鹰冠庄园》、《神探亨特》和《大饭店》,还是前一阵子推出的《傲慢与偏见》、《玛丽安娜》、《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接受美学的中国广播电视译制与国际传播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 第10期 56-58页
作者:苗宁河南南阳师范学院 
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影响力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也无优势可言。接受美学强调受众在文化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要地位,为破解中国广播电视的语言译制障碍与国际传播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译制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译制片配音中演员的表现刍议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1997年 第3期 37-39页
作者:张洪 
出身时浓厚的商业色彩,使人们对译制片往往抱有一种成见。正如法国的乔治·萨杜尔所分析的那样,美国在有声片出现后迟迟不愿意拍摄,主要是害怕全部有对白的影片在国外销路不畅,造成其经济上损失。“好莱坞为了扼杀各国民族电影的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美版《甄嬛传》为例看译制艺术在高低语境视域下的发展
收藏 引用
《传播力研究》2019年 第33期3卷 179-180页
作者:韩旭北京电视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媒介技术的一日千里,媒介手段愈发多元丰富,我国影视剧作品更多地在海外平台亮相,美版《甄嬛传》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员。《甄嬛传》在国内成为现象级的古装宫廷剧,登陆美国之后,是否能够获得西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藏语译制片中如何把握影片人物性格,做好配音工作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10年 第1期 63-66页
作者:次旦央宗西藏电视台编译部 
通过对本人从事藏语影视剧译制配音工作十年来的实践总结,对藏语影视剧译配工程中如何当好配音演员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今后藏语的译配工程中,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幼稚”还是“童趣”:动画电影翻译的语言及跨文化传播功能
收藏 引用
《东南传播》2022年 第1期 44-47页
作者:韩旭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北京100024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门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都局限于少年儿童的收看范围,并处于电影系统的边缘位置,它的语言审美多停留在“幼稚”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内。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席卷全球电影市场,如《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