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译制片"
82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地位·价值·素质——谈配音艺术的发展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1996年 第2期 37-38页
作者:高凌云上海电视台 配音演员、导演 
影视广播技术研究是一门新领域,本刊试作尝试,希望将艺术创作与艺术技术结合起来,以适应高科技发达的时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台前幕后的艺术家陈汝斌
收藏 引用
《大众电影》2005年 第9期 34-35页
作者:朱晶 
他长着一幅瘦削的、英俊的脸庞,他那双清秀的眼睛总是蕴含着笑意。当年有人说他像康泰,有人说康泰像他。其实呢,他就是他——陈汝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假冒伪劣之影视配音说“不”——周传基要打假
收藏 引用
《大众电影》1998年 第8期 22-23页
作者:马智 
受访者背景:周传基,著名学者,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长期从事电影教学、论著翻译和理论研究工作,并广泛参与国内外重大电影学术活动及有关音像传媒的社会活动;除编写有关影视音像及广告传媒等系列教材外,还翻译并撰写了大量电影学术论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白:舞台上的第一位“白毛女”
收藏 引用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14年 第5期 12-13页
作者:马璐 
今年3月4日,长影著名译制片导演林自在长春去世,享年91岁。林白的艺术生涯从1938年陕西洛川抗大开始,一直至20世纪80年代,贯穿新中国文艺事业半个多世纪的征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找魅力人声 赵慎之:但闻故人声
收藏 引用
《东方电影》2015年 第1期 78-79页
作者:王点 
“我这辈子配音还没配够,下辈子还当配音演员……”前不久听到这句话时,心中油然而生对这位老艺术家的敬仰之情,此刻再闻此语,眼角不禁泛起泪光。就在2014年12月26日,令人尊敬的中国第一代配音表演艺术家赵慎之因病在上海离世,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引进剧:一道独特的风景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影视》2018年 第8期 57-58页
作者:仲呈祥 
从1979年4月第一部电视剧译制片《我们的过去》开始,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台陆续译制了一批境外电视剧,这对于提高我国电视剧的质量和推动电视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复苏时期电视剧艺术创作的一道独特风景。新时期到来,中国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平凡中升华——孙敖、柏瑞桐的从影生涯
收藏 引用
《大众电影》2002年 第13期 28-29页
作者:朱晶 
孙敖的哀荣 4月26日,刚刚七十岁的孙敖辞别了他的亲人朋友,辞别了他终生热爱的演艺事业。一个身无任何官职的共产党员,一个并非当下“走红”的老演员,竟有400多人为他送行,这使长影不少同志感慨不已。这当然基于孙敖个人演艺的魅力,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视中的跨文化传播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2006年 第3期22卷 55-57页
作者:姚金红西安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65 
影视既是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又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文化现象,是影响亿万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艺术。其中,译制片是人类跨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的集中表现,是跨文化传播的结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辉煌旧梦难释 乔榛忧系上译
收藏 引用
《大众电影》1996年 第8期 14-15页
作者:朱筠 
4月下旬我们到上海时,上海各影院正在全线放映96年第4部引进大片《廊桥遗梦》。借这次公差机会,我们与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著名演员乔榛取得了联系,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近几年的创作情况进行了采访。 记者:这几年,我们到上海来的次数不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95年 第1期 77-77页
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最佳故事片:《凤凰琴》(天津厂与潇湘厂合拍)最佳科教片:《第十三片绿叶》(农影)最佳纪录片:《水中影》(新影)最佳美术片:《鹿女》(上美影)最佳戏曲片:(空缺)最佳译制片:《国际女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