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译文"
318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漫谈翻译的形象转换
收藏 引用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年 第2期 47-49页
作者:谢云才辽宁大学 
漫谈翻译的形象转换辽宁大学讲师谢云才文学翻译是把由一种语言塑造出的艺术形象用另一种语言重新塑造出来,即用不同的语言塑造同一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形象转换。然而,两种语言间的形象转换并非照像那样一蹴而就,因为语言塑造的形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翻译应该贯彻对立统一原则
收藏 引用
《外语研究》1993年 第2期10卷 63-66页
作者:孙致礼 
长久以来,我国翻译界一直存在着“艺术派”与“科学派”、“神似派”与“形似派”、“意译派”与“直译派”之间的争论。大致说来,这一对对派别又可以概括为两大派,因为前者(“艺术派”)认为翻译是艺术,实践中比较注重神似,而且大多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与艺术特性
收藏 引用
《芒种》2012年 第16期 161-162页
作者:张清华贵州财经大学 
一、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和其他形式的翻译一样,英语文学翻译的艺术特性同样是在于对美学价值的追求。在英语文学中,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每种文学题材的翻译都有不同的风格,而不同的翻译风格则产生了英语文学翻译的美学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也谈神似与形似
收藏 引用
《外国语》1992年 第1期15卷 47-49页
作者:孙致礼 
关于神似与形似、直译与意译,翻译界已经谈论了几十年,但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作出定论。不久前,从《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第四期上读到方平教授的一篇文章,受到很大启发。方文以《“亦步亦趋”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为题,将我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汉大词典》隐患之曝光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 第4期15卷 24-25页
作者:陈忠诚 
关于《英汉大词典》,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译文出版社的广告宣传称之为“王牌中的王牌”、“国内质量最高”、“远东最好的”、“新、大、全、准”、“丰富”、“精当”、“完备”、“准确”的“双语词典”……宣扬之词可谓之无所不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翻译二题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 第5期15卷 76-78页
作者:孙致礼 
做个“科学的艺术派”文学翻译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说是“科学”,有人说是“艺术”.由于认识上存在分歧,实践中也就出现了“科学派”和“艺术派”的明确分野.上海译文版《傲慢与偏见》对书中一句话的前后两种译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译艺漫笔四章
收藏 引用
《外国语》1995年 第6期18卷 34-38,80页
作者:冯颖钦杭州商学院外语系 
译艺漫笔四章冯颖钦JottingsonFourTranslationSkills,byFengYingqin¥Abstract:Thepaperconsistsoffourparts.PartIaimsattalki...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美术的现状 克莱尔译评(四)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2年 第11期 72-75页
作者:克莱尔 河清法国 浙江大学教授 
这一期译文是克莱尔中锋芒最犀利、揭露最深刻的篇章.有些揭黑幕的文字,读来令人惊心.克莱尔本人曾是西方当代艺术圈中人.这种从内部叛逆出来的"回头浪子"作反戈一击是最可怕、最致命的,因为他熟知这个黑社会性质("封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翻译的艺术在“翻译”之外——首届大学生全国“海伦·斯诺翻译奖”竞赛英译汉述评
收藏 引用
《外语教学》2003年 第1期24卷 95-96页
作者:胡宗锋 薛旭辉西北大学外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不详 
由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与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海伦·斯诺翻译奖"竞赛已圆满结束.此次大赛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现受大赛评委会之托对这次大赛的英译汉部分的选评和参赛作品的译文做一个简短的概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语言的模糊性看英语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
收藏 引用
《芒种》2012年 第10期 191-192页
作者:于琳山东轻工业学院财政与金融学院 
语言的模糊性自古有之,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它在现代翻译界也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研究重点之一。语言的模糊性不论是人们在日常的口语交流,还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文学艺术作品的英汉翻译过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