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诗性语言"
57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诗神:在散文大地上舞蹈——《天边晨岚无语》序言
收藏 引用
《辽河》2012年 第9期 64-66页
作者:古耜 
阅读李景林的散文新著《天边晨岚无语》,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作为不同的文学样式,诗究竟能够在何种程度、哪些方面融入并有益于散文?换句话说,一个诗人从事散文创作,他会拥有怎样的潜在优势?而这种潜在优势在具体的文本建构中,又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人民视角 叙家国大事--评歌曲《你是那摇篮》
收藏 引用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2年 第12期 10-11页
作者:胡碧瑜湖南师范大学美育中心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由帅泽鹏作词、谢盼春作曲的《你是那摇篮》,借艺术化的诗性语言、匠心巧妙的结构处理,以人民之视角叙述精准扶贫的家国大事,充分体现了文艺作品在家国题材的宏大叙事与百姓生活的微观诉说中所拥有的艺术创作张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昌耀诗歌创作简论
收藏 引用
《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 第4期7卷 5-8页
作者:武国荣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745000 
从诗歌艺术创作规律和审美的角度 ,论析西部诗人昌耀诗歌的总体内涵和艺术特色以及其语言从古典特质到现代叙述语式和不分行诗体的流变 ,可以看出其综合风格中的朴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夏史诗》:诗歌抒叙的魅力
收藏 引用
《朔方》2011年 第10期 105-111页
作者:瓦楞草 
《西夏史诗》出版于2006年,是诗人杨梓的一部长达60万字一万三千多行的诗歌巨制。这部规模较为宏大的抒情叙述体诗作,是诗人在参考大量文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以诗性语言对西夏党项文明的一次艺术再造。诗人以形象化的抒叙再现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诗体的消解与诗本体意义的重构——评《中国新诗艺术论》
收藏 引用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 第5期27卷 65-68页
作者:冒建华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当下诗歌正落入低谷,一些诗人试图形式实验,并重建诗歌理性精神,但很少有人在理论的疆土里开拓出自己的领地来。而诗家彭金山超脱其他诗人探索的潮流,思考时代的演进,在《中国新诗艺术论》中提出了新诗发展的新理论:感情的双向升值、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家语:扭断语法的脖子
收藏 引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 第S2期15卷 22-24页
作者:田蕾 董国岭周口师专教务处 周口地直工会职工学校 
台湾诗人痖弦谈到现代诗的语言问题时,曾讲过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有一年郑愁予到南部作客,那天由洛夫、张默和我陪他到大贝湖玩。我们看到湖边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禁止的鱼’。我说‘这是现代诗的语言呀!’但走近一看,不是‘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魂衫》:“小处敏感”的成长诗歌
收藏 引用
《诗探索》2005年 第2期 65-68页
作者:王珂 
读胡续冬的《海魂衫》,一个流行词语马上闪现:“成长文学”。“奥登论述说,一位年轻的作家,他的前途并不存在于他观念的独创性,也不存在于他情绪的力量之中,而存在于他的语言的技巧之中。”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是人的语言智能的典型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诗歌与民谣之间——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学边界”之争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8年 第2期 114-117页
作者:刘怡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诗乐舞三位一体是人类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东方的《诗经》,西方的荷马史诗以及福萨的抒情诗,都在吟唱中传承。其后,诗与谣分离,诗进入庙堂之上,打上程式化和贵族化的烙印;而谣流向民间,在吟唱中根植于大地。印刷媒体的出现,加剧了庙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乘风南北 御风时代——刘海勇“天下有风”的从艺生涯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4年 第11期 30-33页
作者:吴为山不详 
山花春世界,古木开新境。六朝以来,中国画的理想境界便是“澄怀观道”。澄观一心而腾奠万象,乃“道”与意境的视觉呈现。而花鸟画,亦在此鸟鸣珠箔,群花中,奏响悦耳的生命清音,由丰满的色相臻人心灵的至境。于此,映现人的生命与自然相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才识胆力交相济,诗豪妙谛见真诠——评《刘禹锡新论》
收藏 引用
《中国韵文学刊》2020年 第3期34卷 119-124页
作者:李锦旺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刘禹锡新论》是刘禹锡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力作,字里行间流淌着唯真是求的探索精神与攀跻绝巅的学术胆识,取得了多方面的开拓性成就,而最具突破性的贡献体现为回应并解决了刘禹锡研究领域两个最为基础性的核心命题:一是通过纵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