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诗风"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李贺“奇诡”诗风形成探因
收藏 引用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 第1期17卷 72-75页
作者:张国荣广西右江民族师专教务处广西百色533000 
李贺是我国中唐一位具有独特个性、气质、心理和艺术才华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奇丽诡怪 ,“虚荒诞幻”,呈现出“奇诡”的艺术风格。在探讨李贺“奇诡”诗风成因时 ,古今不少论者大都从文学艺术承传的角度加以论析 ,这是欠全面的。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庾信入长安后诗风的变化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5年 第6期 58-65页
作者:温春燕 李建栋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艺术系250200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41000 
北朝后期,以长安为中心的西部文学有了长足发展。由于政治中心在关中的重新确立以及北周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洛阳、邺下、江陵、建康的大批文士进入北周,极大地促进了长安文学的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联大精神与现代主义诗风
收藏 引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3期19卷 57-60页
作者:周鑫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在提出两个基本范畴———学院精神和现代主义诗风的基础上 ,试图探讨两者的内生性的关系。意在说明 ,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因素之一端 :西南联大的学院精神对这一重要的诗歌形态的内在影响。这种影响以鲜明的智性风格为特征 ,在现代主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清初学者对陶渊明诗风的接受——以王夫之、王士禛为例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1期 58-61页
作者:夏正亮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陶渊明的接受研究进入清初这一特定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王夫之、王士禛对其孜孜不倦的继承上。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清初文人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入手,分别从诗学精神与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贺的“失意”与“诗风
收藏 引用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 第1期30卷 21-23页
作者:李锋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山东淄博255130 
在唐代诗人中,李贺可谓独树一帜,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他痛苦、失意,而这痛苦、失意却幻化出了一个别样的艺术世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诗集《碎片》看李潮蕴近十年诗风
收藏 引用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 第5期40卷 121-124页
作者:邹安祺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李潮蕴诗歌视域广阔,内涵深刻。她的诗歌拥有真挚热忱的情感、柔韧硬朗的筋骨和正直倔强的血气,透射出细腻温婉、刚烈克制、勇敢执著的诗歌风格。研究李潮蕴诗歌,不仅可以领略她的诗歌艺术成就,还可以启迪人们思考生活、面对未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李颀的诗风
收藏 引用
《警官教育论坛》2005年 第1期 110-113页
作者:张丹 
李颀的诗歌,风格多样。有豪放,有悲慨,有高古,也有雄浑,这主要是同诗人所处的时代、身世遭遇及特定的个性特征有关。在诸多的风格中,最重要和最能体现他独特艺术个性的诗风是高古和雄浑。具体表现在其诗歌中,不仅声音宏正轻健,而且格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与思的多维艺术建构——论刘春诗风
收藏 引用
《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32卷 71-75页
作者:罗小凤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刘春的诗歌风格一直处于变动的、多样化的样态,既富于诗意,又泛溢着哲思,诗中有思,思中有诗,诗与思完美结合,互动互补,以诗与思的多维建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歌精神和审美风范,构造了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诗歌道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梅尧臣的诗风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5期41卷 86-88页
作者:艾思同 
论梅尧臣的诗风艾思同宋诗在北宋中期始显出独具的面目,而为肇端者当推梅尧臣。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以梅尧臣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对这样一位影响后世的重要作家,众多文学史著作都认为其诗风是“平淡”。朱东润先生在其《梅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何逊诗风中的健气
收藏 引用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 第2期 3-4页
作者:林木阳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福建泉州362500 
何逊是南朝梁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本色见佳,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虽然何逊的诗歌大多给人留下"贫寒气"的印象,但贯冲其中的"健"气颇值得探索和挖掘,"健"之诗风,使何逊的诗歌在绮艳轻靡的齐梁诗风中成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