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话剧史"
57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20世纪中国话剧史略论——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2007年 第8期39卷 103-112页
作者:王锺陵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12 
20世纪中国话剧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前三十年为第一阶段,是话剧输入并在遭受到文明戏的挫折之后以"爱美的戏剧"的形式获得初步发展的时期;此期,新、旧剧之间的关系虽有了初步的接近与融合,但总体上也还处于相互拒斥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的话剧批评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06年 第4期 109-110页
杨剑龙在《上海戏剧》(2006.6)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话剧批评与话剧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中国早期话剧的引进与实验过程中,上海的话剧主要做了几件事:或介绍在国外观话剧的感受;或介绍新剧的现状与发展;或介绍中国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话剧研究之回顾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 第1期 78-92页
作者:田本相 
1 导语.我是1978年才转向话剧研究的,尽管带有偶然的因素,但我一直认为是值得的.因此,学会让我来回顾这15年来的话剧研究,我是相当兴奋的而又相当感慨的.15年来我目睹了话剧由盛而衷,由繁荣而陷入困境的历程,而在这历程中又不断卷入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文显与中国现代话剧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7年 第3期13卷 23-27页
作者:马明 
王文显与中国现代话剧马明由于他“向来用英文写作,酷嗜戏剧,过的却是一个地道的教书生涯”;所以,尽管在中国现代话剧发展上,他不仅是起步最早的一位前驱,还应当是一位“享盛名的”戏剧大师。事实却似乎是,他在生前就不为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澳门戏剧散记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7年 第11期 48-50页
作者:田本相 
澳门戏剧散记●田本相(1)澳门艺穗会主席周树利先生接连两年邀请我参加澳门艺术节,我都因公务缠身而未能成行。我对周先生之盛情既感激又抱愧。想不到周先生今年又发来邀请,我不敢怠慢了,早就把工作安排好,也谢绝了一切邀请。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挑落西方经典的先天“经典性”——论铃木忠志导演的《特洛伊女人》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7年 第8期 67-74页
作者:李熟了蟒国剧团 
一、“经典性”真的存在吗?无论是中国的“话剧”还是Ft本的“新剧”,都是由西洋传来,这使得中日两国的话剧史从产生之初,其发展脉络就是与对欧美剧本进行排演的发展脉络所并行的。西洋的“话剧”这种形式与“经典剧本”这种媒介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绚烂李息今安在 传记文献剧《弘一法师》观赏笔记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8年 第11期 32-33页
作者:尹永华 
我一直觉得,话剧是表现弘一法师传奇一生的最佳艺术形式。这不仅是因为法师在中国话剧史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且也是当今话剧的生存状态使然。1907年,弘一法师与欧阳予倩、曾孝谷等人首演《茶花女》,但仅仅过了十余年,他便以一种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台与现实的互动——风靡1930年代的戏剧力作《怒吼吧,中国!》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8年 第10期 17-22页
作者:高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戏剧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艺术类别,它是直面所处时代的冲突和危机的艺术。在所有艺术中它是最公众化的,必能在社会的绝对中心发生效用的艺术。对于政治和戏剧的关系,布莱希特说:"在我们的时代里,我们把戏剧看成是政治的,它在以前又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改革与发展--回望中国话剧三十年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8年 第12期 6-11页
作者:刘彦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话剧史,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部社会变迁。伴随着中国社会急速而巨大的变化,话剧舞台也在三十年的岁月中不断变换着场景和主题。从社会反思到艺术反思,从艺术转型到经济转型,从个体思路到团体思路……统领这个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十功名尘与土 艺海求塑世间情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1994年 第3期 199-214,2页
作者:陈丁沙 
八十功名尘与土艺海求塑世间情北京陈丁沙我与李超老师相识,不觉将近四十个春秋了。作为晚辈,虽不敢称为知交,但是彼此的心是相通的。近年来他已出版《湘桂线上》(剧作选)和《李超咏戏诗词选》(共四册),两相互补,仍不足以涵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