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话语政治"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春晚微传播中的多元话语政治——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6年 第5期32卷 118-123页
作者:张爱凤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文化是意义的生产和解释,媒介对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建构力。春晚作为国家文化品牌工程,与政治的关系密切。从大传播到微传播的媒介变革中,春晚表达的政治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其重要的表征便是微传播推动了文化政治的崛起。文化政治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乡愁中国”纪录片的政治意蕴及话语表达体系
收藏 引用
《教育传媒研究》2018年 第6期 26-30页
作者:丁云亮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模式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以《记住乡愁》为代表的人文纪录影像,不止是历史性的个人话语、文化话语的表达,也是一种现实性的社会话语政治话语的传播。"乡愁中国"的话语政治,集中体现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的地方意识的兴起——以叶舟的《敦煌本纪》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 第6期 109-115页
作者:岳雯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 
在当下的文学叙事中,敦煌这一地方越来越多地出现,成为处处可见并不断生成丰富意义的文学空间。这固然与作家个人的审美趣味与精神维度有关,某种程度上,也与一个时代的自我认知与空间想象有关。一个地方总是经由文学、电影和音乐这类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穿越:语言·时空·学科
收藏 引用
《天涯》2009年 第3期 180-191,1页
作者:刘禾 李凤亮 
刘禾是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曾获美国学界、艺术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古根汉奖,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现代中国文学、后殖民理论以及新媒体。这篇对谈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了以上这些问题的研究动向、西方的人文学科方法论及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言文学与“1980年代”——以《红高粱家族》为方法的研讨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 第9期 171-180页
作者:王金胜青岛大学文学院266071 
莫言文学的形成与1980年代社会、思想、文化结构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关联。1980年代的文化意识、文学观念及深层知识型转换,塑造了莫言的人性观、文学观及其小说的独特思想与美学形态。作家通过与1980年代的融通、碰撞,借助多种思想和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西方舞蹈民族志历史化转向的三种路径
收藏 引用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年 第4期 37-43页
作者:刘柳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北京100081 
语言学转向以来,民族志对历史的文化书写意在避开殖民历史的丛林意志,转而向内探寻历史的文化结构与稳定的心性。其中,主体的身影、想象的能量、话语的回声与实践的号角开始浮出民族志理论实践的地平线。以此为背景所催生出的舞蹈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