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语类"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语类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写作教学环研究
收藏 引用
《高教探索》2014年 第1期 115-120页
作者:郑瑶菲 陈松菁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在综述国内开展的各种大学英写作教学改革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语类支架式教学法"。其对于解决困扰中国大学英长期存在的写作教学薄弱问题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时期各种"语类教学环&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类圈活动在外课堂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外界》2019年 第4期 41-49页
作者:韩宝成 梁海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本文基于整体外教学理念,针对教学流程中意义协商活动的'再现'环节,设计了叙事、描述、说明、论说、指示5种语类圈活动。语类圈活动是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篇内容,体验并反思篇意义的建构过程,进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术英智能写作评估的新研究——评《基于语类的二研究论文智能写作评估:从设计、评估到优化》
收藏 引用
《外研究》2018年 第4期35卷 108-111页
作者:钟家宝 钟兰凤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Genre-based Automated Writing Evaluation for L2 Research Writing:From Design to Evaluation and Enhancement,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14.0.引言自1966年第一个智能写作评估系统PEG(Project Essay Grader)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韫良及其《壶隐斋联语类编》
收藏 引用
《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 第3期 79-81页
作者:赏雪贵阳市志办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昔日被视为“蛮荒之地”,因而贵州文化艺术往往被忽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收录全国各地楹联的专书,录载贵州的联寥寥无几;一些论联赏联专著,“名联”中没有贵州的份,撰联大家亦无一人是贵州人。最近,贵阳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新诗写作的语类运用和象采集特色
收藏 引用
《诗探索》2014年 第1期 12-22页
作者:王昌忠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一、诗歌写作与言意识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是以言为物质原料的艺术。文学作品加工成熟后,作为原料的言既没有消失隐匿也没有变形换样,而是原模原样地存在着;而且它们在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着意义,文学作品的整体意义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类的意义重要吗?——不同流派背景下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2期27卷 8-16页
作者:苏珊.霍德悉尼科技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 
"语类"不管是在教育言学的研究还是在教育学中都占据了核心地位。作为一个元言术,语类常用来描述研究者、教师和学生的所做、所说以及所写;语类也是我们制定课程和教学大纲时遵循的组织原则;它不仅在学科差异性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类视阈下电商平台店铺简介跨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 第28期40卷 45-47页
作者:柴畅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在跨境电商网络平台,店铺网站是重要的宣传媒介和窗口,网站的企业简介是企业展现实力、吸引客户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Swales和Bhatia的语类分析框架,对中国的阿里巴巴国际站以及美国的亚马逊两个跨境电商平台40家跨境电商店铺简介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语类、风格研究的新视角——《体、语类和风格》评介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5期44卷 178-180页
作者:赵雪 吕东莲 胡正艳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 
体、语类和风格》(Register,Genre and Style)是Douglas Biber和Susan Conrad合写的一部教材。作者认为体、语类和风格是篇分析的不同视角,言特点与情景特点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他们提出的情景分析框架和多维度分析法,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注重创新 培养能力──浅析文中考中的广告、标语类试题
收藏 引用
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1年 第9期 42-43页
作者:冯余广江苏大丰市第六中学224100 
近年来,一种全新的考查题型异军突起,这就是广告、标语类考查题.首创此题型的当推陕西西安市.1999年西安市文中考试卷中有这样两道题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模态境隐喻的话建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外2023年 第2期20卷 26-34页
作者:严小庆 常晨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山大学 
境隐喻是指以一种语类象征另一种语类的现象。本文尝试在系统功能言学框架下建立多模态境隐喻的四维分析模型,并以政治漫画为例验证该模型,讨论多模态境隐喻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有六种义对应策略体现表层语类和象征语类,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