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主题词=语言材料"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论朱自清语言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收藏 引用
《群文天地》2009年 第4期 60-61页
作者:张凤杰 杨欣烨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是构成他的语言风格的各种因素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的一切词、一切句式,也不可能对一切同义形式没有一点儿偏爱。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给全民词语带来一些个人的理解,增加一些个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对策
收藏 引用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6年 第5期 40-42页
作者:李翠罗平县板桥镇大鸡登完小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上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效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下文将从朗读背诵、听说环境、阅读训练、尝试写作四方面谈谈培养语感的策略. 一、注重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考英语听力典型题型设计与说明
收藏 引用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9年 第5期 11-15页
作者:张丽华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根据《2005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要求,听力试题应考查学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进行判断、归纳、综合,有时还需要根据信息进行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优化阅读教学的训练与过程
收藏 引用
《教育科学论坛》1995年 第12期 6-7页
作者:韩郁香 
《大纲》指出:小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中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就是把课文作为载体,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使之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因此,精心设计训练过程,并使之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DESIGNING A GRAMMAR WORKSHOP
收藏 引用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3年 第2期26卷 69-72,97页
作者:刘龙喜河西学院英语系 
As teachers, we need to help students see tha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volves achieving harmony between 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 and formal appropriacy.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giving them tasks that dramatize the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闻语体迁移及其文学性
收藏 引用
《记者摇篮》1999年 第2期 26-27页
作者:孙平 
语体是言语的功能变体,又称功能风格。是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内进行交际时,由不同的语言环境所形成的一系列使用全民语言材料特点的综合。人类社会交际的多方面需要是语体存在的社会基础;语言材料在功能上的分化是语体存在的物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09年 第6期 73-74页
作者:吕海珍 杨志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隋感过滤说”,他认为: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输入不是机械、被动地全部吸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语言的态度、自信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穷人》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3年 第10期 24-25页
作者:陈全席福建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板块一:读通课文,积累语言,接收信息.了解梗概1.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自学(预习)《穷人》:①查字典、反复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家庭成员或小朋友听。②边读边想边写批注,从哪些词语、句子、片段、标点等语言材料中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课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年 第2期14卷 99-100页
作者:马荣花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100061 
梁丽霞老师执教的"My Clothes"一课,较好地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教育理念。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活动,使语言真正走进学生们的生活。通过各种活动及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收藏 引用
《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 第4期 38-39页
作者:曾玛丽(执教) 李俐(评析)福建三明市宁化县城南中心学榭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室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