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说唱艺人"
6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濒危戏曲剧种抢救背景下的山西戏曲资料保护——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研究所老唱片的收集与音频转录
收藏 引用
《戏友》2021年 第5期 44-45页
作者:郑晓克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研究所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停,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一副来自晋西旧戏台的楹联,集中反映了历史上山西人民对于戏曲的热爱。向上追溯,在北宋年间,山西已有了固定的砖木建筑,被称作“舞亭”“舞楼”“乐楼”的戏台了。另外,当时的泽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梁说唱初探
收藏 引用
《甘肃科技纵横》2011年 第1期40卷 79-81页
作者:王茜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南梁说唱是一种流传于甘肃陇东地区的民间艺术,是融说、唱、乐于一体的独特曲艺形式。因其独有的本土文化特色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本文试结合初次的田野调查,主要论述了南梁说唱流行地区的地域特征、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及艺术特征和音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改编传统藏戏《白玛雯巴》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13年 第4期 4-6页
作者:桑吉东智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 
西藏的传统戏剧阿吉拉姆脱胎于古老的仪式歌舞剧,自13世纪以来。众多佛教文献不断被翻译并逐渐本土化。尤其是其中的佛本故事与多种宗教艺术实践融合,首先成为传统绘画的内容。之后云游的说唱艺人手拿棍子指着绘画说唱画中的故事。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格萨尔仲”的概念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1994年 第4期 22-25页
作者:张康林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分会 会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七大艺术集成(志编委 
目前,“格萨尔学”正在我国初步兴起。鉴于我们在对它所属的各门子学科进行研究时,常常遇到因概念含混而使得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或由此而引出—些错误结论的情况,有必要建立起“格萨尔仲”这个科学的概念。 “格萨尔仲”一词,系由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植根沃土 曲润中原 感悟千年马街书会
收藏 引用
《旅游世界》2017年 第4期 45-50页
作者:张景国潍坊画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山东省摄影家协会 
马街书会是闻名全国的民间曲艺盛会,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城南5公里处的马街村,是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的文化曲目正悄然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与视线,而马街书会却依然说唱高亢,热闹非凡。这里是百姓的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五多""五少"'与"红头强"工程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00年 第1期 9-10页
作者:金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古族音乐研究百年(六)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4期12卷 125-134页
作者:博特乐图 郭晶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蒙古族说唱音乐研究(续)(二)胡仁·乌力格尔研究胡仁·乌力格尔是一种清朝中末叶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喀喇沁——东土默特一带产生的说唱音乐体裁。由职业或半职业说唱艺人,用胡尔(四胡)伴奏,以自拉自唱的形式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凉州贤孝:唱响大西北的民间曲艺
收藏 引用
《中国西部》2015年 第1期 48-51页
作者:马希良 赵清 
如果说我的老家甘肃武威有什么宝贝,那当属举世无双的马踏飞燕。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少为现代人熟知的,那就是曾经唱响大西北的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贤孝。凉州贤孝是以演唱忠臣良将、孝子贤孙之类劝善内容为主的民间说唱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年越剧回娘家
收藏 引用
《大视野》2006年 第5期 54-55页
作者:谭进 
1906年3月27日,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的农民将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简易戏台,说唱艺人们登台演戏,作为中国一个新剧种的越剧从此诞生。2006年3月26日,百年越剧纪念活动在嵊州举行,活动包括百年越剧回顾展、百年越剧纪念大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格萨尔》史诗变迁寻绎
收藏 引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 第3期 35-40页
作者:郭晓虹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就已开始对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进行研究。《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考查进入20世纪学者视野。首先是30年代的法国藏学研究者达维-妮尔、石泰安,他们均先后多次进入藏族地区采访过很多的“流浪艺人”,也是最早将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