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说辞"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动之以利,晓之以势——烛之武说辞艺术赏析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5年 第6期 53-54页
作者:洪方煜浙江临海市双林南路台州中学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有言: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师之师。这句话用于烛之武身上最为妥帖。每次读《烛之武退秦师》,总会生出许多感慨,查阅相关资料,总感觉赏析过于寥寥。笔者不揣浅陋,对其说辞艺术作些赏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2年 第12期 51-53页
作者:张正和云南祥云县第二中学 
论辩语言的技巧,是说辞艺术的体现。烛之武的说辞艺术主要体现在"消除戒备、创设气氛"和"设己为人、陈述利害"两方面。他正是着眼于秦国的利益,先激之以听,为"说"创设了轻松和缓的气氛,再抓住秦图霸的心理,反复陈说利害,一字未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艺术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 第5期 31-33页
作者:祁利莹 李彬江苏省宿迁中学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烦而不整,俗而不典,书不实录,赏罚不中,文不胜质:史家谓之五难。评《左氏》者,借是说以反观之,可知其众美兼擅矣。”[1]《左传》采用文学笔法从容委曲地记录了历史事实,留下了诸多光彩照人的历史人物,其中包括诸如周王朝的王孙满、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烛之武及其说辞真的完美无瑕吗--批判性解读《烛之武退秦师》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 第23期 98-102页
作者:宗学耀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统编版教材编者在《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提示”中说道:“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1]这句话揭秘了本文备受教材编者青睐的两层原因:一是烛之武的说辞是语言艺术的典范;二是烛之武于国家危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秦军”是如何炼成的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20年 第4期 38-45页
作者:张敏不详 
《战国策》中记载了一段秦国宰相张仪的"日常忽悠",在给韩王描述秦国的军队时,有一句"左挈人头,右挟生虏,以攻不服之弱国"略带恐吓成分的说辞。语言是一门艺术,张仪的说辞显然有艺术夸张的感觉,但这句话倒不是完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周恩来的“说服”艺术
收藏 引用
《党政论坛》2013年 第14期 6-7页
作者:吴珏 
周恩来在做说服协调工作的时候,非常善于因人而异,巧妙地采用不同的说服方法、不同的说辞来达到说服的目的。有时候他会长篇大论;有时候他会循循善诱;有时候他甚至一言不发,只是用一件寓意深刻的物品打动对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战国策》论辩艺术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 第4期 13-17页
作者:胡如虹 
战国时期,处士横议,百家争鸣,好论善辩成为当时盛行的社会风气。如以“好辩”著称的孟子,辟杨墨,驳许行,与各诸侯王相辩,气势蓬勃,锐不可挡。其他如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也争相著书立说,相互辩难。“百家”中以论辩、游说见长的纵横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姜维的文学成就
收藏 引用
《丝绸之路》2001年 第S1期 119-120页
作者:张巍西北师大文学院兰州730070 
三国名将姜维长于军事亦颇有文采,今 存作品可分为书表、说辞、传记三类。其上后主刘禅之 表,言词恳切而说理明晰;游说钟会之辞,设计巧妙且气 势磅礴;为蒲元所立之传,以细节传神,颇有小说意味。 论文联系姜维生平全面论述了其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独具”的品牌形象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1999年 第S2期 45-45页
作者:杨青平 
大多数广告都遵循美国著名广告大师瑞夫斯在《广告实效的奥秘》一书中提出的“独具的销售说辞”(或译作独特的销售主张)原则。这一原则有三个要点:一、立足产品特质;二、向消费者承诺明确的利益点;三、你的说辞一定要是竞争者不能提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