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诸宫调"
9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诸宫调音乐叙事体制流变考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 第2期33卷 94-102页
作者:盛志梅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诸宫调是一种在"诸般宫调"中唱"诸般曲调"的综合性音乐叙事艺术,主要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市井民间。诸宫调音乐叙事体制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宫调使用渐少,曲调使用渐盛,由词体向曲体演化。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诸宫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诸宫调的渊源及其对宋元戏曲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 第10期22卷 31-34页
作者:朱鸿华侨大学中文系福建泉州362011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说唱艺术。本文详细论述了诸宫调与其他一些说唱艺术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宋元戏曲的影响,以期对进一步研究诸宫调的形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深入研究中国戏曲史能有所裨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二十世纪诸宫调的整理与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3年 第6期 43-51页
作者:龙建国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本文历史地描述了诸宫调作品实体的“丢失”和发现 ,对 2 0世纪诸宫调的整理与研究概况进行了述评 ,对一些重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辩证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诸宫调创始人孔三传新解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4年 第2期 82-85页
作者:车文明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流行于宋、金时期,为中国戏曲音乐之源头。其发明创立者为北宋时期泽州(在今山西)人孔三传,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音乐之鼻祖。一般认为,孔三传是"多知古事,善书、算、阴阳者"。本文对孔三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诸宫调文献研究述略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17年 第2期 8-26页
作者: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 
作为一种曾在宋金元时期广泛流传,对中国戏曲、说唱艺术有着重要影响的说唱艺术样式,诸宫调的命运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说其不幸,是因为宋金元时期,它虽然曾在广大北方地区流传,但到明代就已消亡;虽然有众多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诸宫调与鼓词艺术形式之比较
收藏 引用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 第3期20卷 102-104页
作者:葛娜 李豫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中国的传统说唱艺术源远流长,这得益于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杰出的创造才能以及对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视。诸宫调与鼓词便是我国传统说唱艺术中最富表现力的两种说唱形式,二者在文本、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皆有共同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诸宫调与南北曲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2002年 第7期 38-40页
作者:东甫 
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时代的一种说唱文学艺术样式。其基本形式是:由分属各宫词的曲组成小单位,此种小单位所辖之曲.少者一支.多者十余支;再以许多此种小单位联合起来.单位与单位之间不时插入说白。如此便组成一个庞大的整体,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诸宫调与《董西厢》
收藏 引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4期21卷 41-44页
作者:高人雄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诸宫调的说唱艺术形式主要从变文、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错综变化发展而来,《董西厢》则是现存最完整和艺术形式发展最为完美的诸宫调说唱文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诸宫调的作家与作品
收藏 引用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 第4期7卷 69-71页
作者:朱鸿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说唱艺术,其作家多是民间艺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曲艺作家受到鄙视,俗文学不登大雅之堂。现在所知的诸宫调作家有孔三传等人,可搜罗的诸宫调书目有《刘知远》等22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诸宫调为例探两宋时期音乐艺术的世俗化特征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13年 第22期 95-96页
作者:田宏燕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两宋时期,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由宫廷燕乐转向了民间俗乐,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世俗化特征。世俗化艺术体裁的兴盛与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息息相关。诸宫调作为两宋时期最为兴盛的音乐艺术体裁之一,其表演艺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