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诺贝尔文学奖"
790 条 记 录,以下是311-3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努力提高艺术的表现能力——学习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体会
收藏 引用
《创作评谭》1997年 第2期 6-9页
作者:周劭馨 
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能不能充分地反映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生活、民族精神和作家艺术家的哲学思想、精神气质、掌握世界的能力以至先天禀赋都有关系,但是,能否刻苦地磨练艺术的表现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历史上一切文学艺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读契科夫
收藏 引用
《作家》2015年 第11期 21-29页
作者:陈晓雷 
1933年,瑞典人把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侨居法网的俄同作家蒲宁。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珀·霍尔斯富尔姆在《授词》中这样评价蒲宁:“在他的信仰中仍保留着一点:他对俄国土地的热爱。在这些中篇小说里,他几乎从未用过这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英荟萃会中会——美国艺术文学协会与学会
收藏 引用
《世界博览》1993年 第7期 7-9页
作者:朱彤 
位于纽约市华盛顿高地上的一座宫殿式建筑里,有着美国最显赫、最排外、但也最不为外人所知的俱乐部——美国艺术文学协会。它的250名成员无需缴纳会费,不过,要想参加这个协会却并非易事,因为挑选成员的程序极为复杂。然而,要与它那更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诺贝尔背后的魔幻现实主义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2012年 第11期1卷 170-171页
作者:曾莉莉 许燕红(图) 
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一瞬间,身在山东高密老家的莫言成了闪光灯炙烤的对象。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怨乡”的寻根文学特点。历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泰戈尔诗歌思想探析
收藏 引用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 第4期12卷 25-33页
作者:李孝佺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在印度这块古老国土激烈撞击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天翻地覆的,泰戈尔在世纪夹缝与东西方的碰撞中,潇洒超迈地挥洒他那淋漓酣畅的笔致,开拓、描绘了一个纯洁自然、清新优美、幽远澄澈、深邃宁静的完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义的暗示——论《百年孤独》的象征艺术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2期13卷 97-101,112页
作者:李继兵 黄子 
象征手法——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借助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寄寓某种深远的意蕴,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常见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类型中,在人们颇为熟悉的小说作品中更是不胜枚举。用得巧妙,用得新颖而且富有意蕴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酸是最大元凶 指纹污渍最难复原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9年 第10期 64-65页
作者:罗晓东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说:“艺术家的目的是捕捉动态的生活,用人工的手段使它固定下来,因此100年以后,当一个陌生人看见这件作品的时候,它重新活动起来,因为这就是生活。”你手上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喧哗与骚动》时空艺术简论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1期 39-44,52页
作者:陆道夫 
威廉·福克纳(Will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1949年由于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自此以后,尤其是从他1962年去世以来,他的声誉跳跃式地与日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标准摭谈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9年 第10期 112-115页
作者:刘锁祥不详 
2019年年初,有幸读到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香港当代人文思想学者、艺术家周天黎等著《思想与艺术》,书中所录一条“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资料,让我陷入沉思。这项具有世界级意义上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对人类价值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门罗,撩动文学的神经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4年 第2期 34-41页
作者:于晓威 邹军 苏妮娜辽宁文学院 《芒种》杂志社编辑部 《艺术广角》编辑部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人注意到她的独特性。其一:书评人和译介者都指出,在欧美,门罗的小说是严肃文学中好读的一类,以写心理见长,这种可读性和这种立足点的结合,有值得深思之处;其二,作为女性的写作和写女性的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