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诺贝尔物理奖"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牛顿动力学定律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1年 第6期 14-20页
作者:王大瑜中国科学院 
(一)参观展览会去年六月中旬,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李佩教授、柳怀祖教授组织举办的″科学与艺术″绘画展览,聆听了这些绘画创作过程的介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物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与国内几位国画大师,李可染、吴冠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化艺术特征解析
收藏 引用
《包装与设计》2010年 第6期 108-109页
作者:王峰 过伟敏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数字化艺术由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而产生,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彼此相融合的新的艺术形式。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象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生实验报告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收藏 引用
《设计艺术研究》1998年 第2期 120-121页
作者:王大方武汉冶金科技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从事二十多年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观察到学生做材料力学实验过程中.能正确书写一份完整实验报告的的确较少.有的实验报告书写既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又无所使用的设备及其精密度.就很难使人判断实验的有关参数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之我见
收藏 引用
《幼教新视野》2012年 第4期 16-17页
作者:桑云江苏省苏州市阊西实验幼儿园215011 
美术活动是艺术领域的一个方面,它是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艺术的语汇表现世界。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创造,任何创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世界认识的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的过程和科学教育密切相关。正如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所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发明创造之“道”(上)
收藏 引用
《机械管理开发》1995年 第2期10卷 55-56页
作者:张光鉴山西省社科院思维科学研究所 
近年来论述创造性思维的书和文章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它成了青年人经常谈论的热门话题,其实何尝不是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们冥思苦想的问题呢?改革的潮流要求人们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问题.无论是领导者的决策,企业家的管理,艺术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黎国际大学城
收藏 引用
《世界教育信息》1997年 第8期10卷 21-22页
作者:刘钢 
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虽然在巴黎市区,却不为巴黎人所熟悉。顶尖模特琳达·伊凡洁莉丝塔以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夏巴克曾是常客。法国名作家沙特、法国现任司法部长杜彭、欧洲联盟执委会主席桑特等政治、文学、艺术界名人,也都在那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刍议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年 第2期25卷 11-12页
作者:赵凤新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小学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新世纪的人才,除了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物理:演绎万物之理
收藏 引用
《大学(指南)》2011年 第10期 26-29页
能准确描述复杂现象才是物理学的美……这是一个光明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次看宇宙秘密时候的味觉感,犹如高飞克设计师在设计时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和最终极的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光芒四射元勋颂 荡气回肠中华情——《邓稼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1年 第3期 22-25页
作者:侯小芳湖北襄阳市第二十中学 
【我解读】作者杨振宁,系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人以后。两人虽分居美中两国,但对祖国的感情却同样浓烈炽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技术、人才:TI成功之本——德州仪器(TI)英国达拉斯总部之行续篇
收藏 引用
《电子设计技术 EDN CHINA》2006年 第3期13卷 32-32,34页
作者:丛秋波EDN China 
让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引以为豪的是,有着75年历史的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TI)给他们带来的声誉。这里不仅人才济济,而且许多半导体创新技术就是从这里诞生的。例如,TI的工程师Jack Kilby于1958年发明了全球首块集成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