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象征派诗歌"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在向着精细的地方发展”──论李金发象征派诗歌的艺术张力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2001年 第2期 57-63页
作者: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二十年代李金发诗歌创作以其'新奇怪丽的歌声'引起文坛的注意①,胡适因其诗歌的晦涩难懂而讥刺为'笨迷'②,梁实秋认为这是'一种堕落的文学风气','使得新诗走上一条窘迫的路上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俄国象征派诗歌与宗教精神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1996年 第6期 50-53,68页
作者:汪剑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俄国象征派诗歌与宗教精神汪剑钊1893年,俄国作家梅列日柯夫斯基出版了《论当代文学衰落的原因及其新潮》一书。他指出:“人们从未象现在这样,感情上感到信仰的必要,而理智上却懂得信仰的不可能。”针对当时物质主义在科学和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象征派诗歌的修辞特色
收藏 引用
《修辞学习》2000年 第2期 41-42页
作者:周景雷 
象征派诗歌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受欧洲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而在我国出现的一股诗歌潮流。因其晦涩难懂、幽深含蓄,当时曾为许多人所指责,但由于其表情达意的方式切合了五四落潮期一些苦闷青年的精神需求,因而也颇为一些人青睐,并进而形成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意象构造得失论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6期37卷 75-77,84页
作者:赵林云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初期象征派以其新奇诡谲的创作手法和晦涩神秘的艺术效果著称于现代诗坛。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然而,除了公认他们在自觉引进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方面有开拓性贡献外,对其诗歌作品的具体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发展历程
收藏 引用
《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 第5期10卷 115-116页
作者:米学军周口教育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最初的译介(1918-1925);(二)象征派诗歌的形成(1925-1937);(三)衰落的挽歌(1937-1949)。它的兴衰既有艺术的原因,更有时代、社会的原因。它所走过的艺术之路告诉我们,不论任何艺术形式,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俄国象征派诗歌四首
收藏 引用
《苏联文学联刊》1992年 第1期 49-49页
作者:韦建国 
这四首诗在象征派的诗作中,是形式比较特殊的一类,但又充分体现了象征派诗人们对艺术形式和诗意的追求,所以把它提供给读者及研究者们,以资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相玉质──谈<金舟>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1994年 第4期 105-109页
作者:冯光荣 
金相玉质──谈<金舟>的艺术特色冯光荣诗歌不以篇幅论优劣。长诗固然可以气势宏大见长,短诗亦能以小巧玲珑取胜,古今中外诗坛不乏其例:白居易的七言《长恨歌》,洋洋千言,缠绵徘恻,哀宛动人,绝唱传千古;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探索中找寻自我——论李健吾早期戏剧创作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3年 第3期30卷 151-156页
作者:胡星亮南京大学中文系 
在中国现代剧作家中,李健吾以执着的艺术探索和独特的美学个性著称。这在其早期戏剧创作中就初见端倪。扎根民族的现实土壤,他真切地体味人生,能从自己所喜爱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脚步声中倾听时代脉搏的跳动;能借鉴易卜生、法国象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国深层意象派诗简论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1989年 第5期 86-90页
作者:张子清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美国出现了富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深层意象派诗歌,带头人是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1926—),骨干成员有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1927—1980)、路易斯·辛普森(Louis Simp son,1923—)和威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何其芳的《预言》
收藏 引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1期25卷 68-75页
作者:吕进 翟大炳 
1945年是诗人何其芳的重要年代.在这一年,他先后出版了诗集《预言》(二月)和《夜歌》(五月).两个集子,也就是何其芳自编的全部诗集(《夜歌和白天的歌》只是《夜歌》的改版).《汉园集》和《刻意集》虽然比《预言》早几年问世,但前者是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