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象征界"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巴迪欧的艺术真理观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2022年 第9期 158-169,192页
作者:韩振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40 
巴迪欧受到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深刻影响,他在拆解了艺术、美学和哲学的联结后,宣告了艺术与真理的新关系,即艺术是真理的程序。巴迪欧借鉴了拉康关于实在象征界的拓扑关系,系统阐发了其事件哲学中一与多、虚无与事件的本质联系,并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情感的救赎:精神分析视角中《妈妈!》的价值向度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3年 第5期 21-25页
作者:周星 刘丽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拉康将人的主体性发展阶段分为想象象征界和实在(也有学者把“实在”译为“真实”[1],本文采用“实在”的表述)。影片《妈妈!》(2022)叙事的逻辑结构契合拉康“主体三”概念中对主体人的阐释,第一层是“显层”剧情发展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缝合到面:齐泽克论基耶斯洛夫斯基世的重影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6年 第2期 124-128页
作者:孙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分析电影理论,齐泽克认为"缝合"总是象征界与实在的缝合,而非发生在象征界与想象之间。借重拉康关于凝视的主客体关系之颠倒的论述,齐泽克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中主观镜头客观化的典范形式进行了阐发,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个体自由”到“善恶抉择”——《大护法》与《妙先生》的镜像式解读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1年 第5期 98-101页
作者:郑洁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此后各个领域纷纷借鉴其方法论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尤其是在电影学中,精神分析模式的应用风靡一时。法国学者拉康提出镜像阶段论,进一步丰富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在成长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年的你》之“主体三说”视阈下的少年集体“症候”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9年 第22期 101-104页
作者:姜维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少年的你》是曾国祥继《七月与安生》后执导的又一部作品,影片围绕校园暴力展开,并对少年这一群体有了新的关注。文章将依据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下的"主体三说"对少年在实在、想象象征界中"自我"的建构与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体验经济:哪种类型的审美资本?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6年 第4期 36-39页
作者:安德斯.米切尔森 许娇娜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文学与文化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审美资本主义与视觉体验经济"审美资本主义"的理论主张看起来似乎是站在了批判理论的"另一面",后者依然是文化研究领域一股强大的暗流。今天美学和资本主义的研究仍然被区分为审美的观点和针对资本主义文化产业审美商品化的批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部半》的梦幻世——浅论电影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4年 第17期 36-40页
作者:袁佳西北大学文学院 
《八部半》是费德里克·费里尼的经典作品。影片通过回忆、幻想、梦境的呈现,隐喻了一个关于电影创作的故事,也隐喻了电影本身。本文便拟从心理学与美学体验、时间与空间的艺术、释放本我的白日梦三个方面对《八部半》这一独特的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拉康理论视角下的艾米丽自我身份构建
收藏 引用
《作家》2015年 第4X期 86-88页
作者:谢秀娟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威廉·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讲述了艾米丽悲惨的一生,挣扎着试图构建自我、认证自我,却无助地步入命运的陷阱。以拉康理论作为参照系,艾米丽自我身份构建历经三个阶段,即想象自我谬认、象征界自我认证和真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镜像中的凝视与回归——用精神分析学分析电影《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4年 第16期 49-50页
作者:田雨虹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一、一个苹果的两半波兰和法国的维罗妮卡,同时生活在不同的洲陆,可是她们却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共同之处。比如她们拥有同样的容貌,并且对音乐有着同样的天赋,但却命中注定没有可以承受这副好嗓子的心脏;甚至她们都自幼丧母,而且还都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分裂与缺失:《掠夺者》的镜像理论解读
收藏 引用
《阴山学刊》2018年 第2期31卷 36-40页
作者:张颖坤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上海201808 
威廉·福克纳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掠夺者》展示了作家杰出的艺术才华。小说中的人物在南方传统价值观念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的碰撞中坚守并重构了南方传统价值观,展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这种自我和主体性与拉康镜像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