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超真实"
5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超真实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2010年 第2期 62-63页
作者:黄笃 
摄影之于社会日常生活是当代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媒介之一,它所容纳的记忆、空间、时间、态度展现了当代中国丰富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真实内涵与新媒体艺术真实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21年 第4期 120-122页
作者:熊鹤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550025 
真实世界本身的实存性,是通过符号与人的感知打交道实现的,因而必然是符号化、媒介化的。鲍德里亚称这些媒介生成物为超真实(hyperreality)。视觉图像是一种有弹性的变形,突破像似的都是一种"超真实",任何一种再现的结果都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拟偶像:超真实、符号化与审美的幻象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 第10期 79-85页
作者:叶大扬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据爱奇艺全国创意策划中心发布的《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有3.9亿人正在关注虚拟偶像,二次元用户的规模与日俱增。初音未来、洛天依、翎LING等虚拟偶像的出现,给媒介时代的人们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中的“拟像”在“超真实”语境下的重构与解离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3年 第1期 24-36页
作者:周戭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 
本文重点阐述在当代的影像艺术和装置艺术中,工具之间的交叉性、跨学科的创作形式打破了媒体属性的边界,这种跨媒介特征的媒介间性实际上是内部构造性的,其中物质现实所产生的知觉体验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属性,并启发了艺术的多种可能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时代的动画魅力:超真实与变形性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4年 第6期 13-21页
作者:李劲颖美国匹兹堡大学 
动画最重要的两个美学特性:超真实性(hyperreal)和变形性(metamorphosis)。以日本动画为主要案例,本文将详细论述这两个特性以及它们的技术基础是如何分别表达当今数字时代最重要的两个文化表征——虚拟的视觉感观和急速的信息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实·超真实·生命真实——对中国电影发展与数字技术关系的一种审视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2年 第9期 23-26页
作者:唐忠会中国传媒大学 
电影艺术的真实性是理论大师们不厌其烦追求与探索的问题,一直处于尖锐而敏感的临界状态。当然,为电影艺术的真实性添加定语,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发展的数字语境,可以找到另一种审视角度,因为此时电影的真实性不再仅是对物质现实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AIGC动画中的超真实表征及创作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4年 第9期37卷 125-128页
作者:梅逸非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目的:AIGC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对如今的动画创作产生了变革性影响,随着以ChatGPT和Stable Diffusion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嵌入动画创作的各个环节,动画创作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鲍德里亚将人类社会的形象发展过程概括为四个连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广告内容的两重性与消费社会的超真实世界——以鲍德里亚和马克思为参照系
收藏 引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4期 28-31页
作者:李志平廊坊师范学院思政部河北廊坊065000 
就广告的内容来说,它包括着两个的维度:一是以内容的美、有品位、高档次档来吸引人;另一个维度是俯就普通人,让每个人觉得都可以拥有,以提升人们对商品的总需求。这两个维度是相矛盾的,它造成广告的一种超真实效果。在普遍的商品交换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押井守科幻动画场景设计中的真实超真实
收藏 引用
《流行色》2019年 第2期 86-87页
作者:李德顺中国传媒大学 
押井守(Mamoru Oshii)被视为日本动画影坛的代表,他的科幻动画作品以其复杂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觉风格呈现享誉世界。实验性的影像与极致的艺术观念结合使得押井守的科幻动画作品的视觉风格独树一帜。他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表现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沉浸式剧场:“超真实”正在形成
收藏 引用
《舞蹈》2023年 第3期 101-104页
作者:贾迪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沉浸式剧场的渊源:边界消解随着科技与媒介的发展,表演艺术近年来在创作语言、表现手法、作品传达以及观演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正在发生着变化。其中,颇有大热趋势的“沉浸式剧场”(又译为“沉浸式戏剧”“浸没式剧场”等),以“打破现实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