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身体记忆"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面对文字的历史:仪式之“乐”与身体记忆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 第1期 84-92页
作者:萧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本文立足于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之经验,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梳理,着重于任何仪式活动都不可或缺之“乐”,探索其中存在的以人的身体的直接感受为媒介的记忆方式和“时间性”体现的可能,及其对于音乐学学科发展的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宗教:印第安人的身体记忆--从《死神来迎大主教》看印第安人的宗教观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2009年 第3期 217-220页
作者:李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忆是大脑欲赋予环境以秩序的一种努力。宗教则是对人生和宇宙秩序的超自然解释,它其实就是人类对远古、祖先和创世神话的记忆。本文以威拉.凯瑟的《死神来迎大主教》为蓝本考察北美印第安人独特而朴素的宗教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卡造像量度图式传习:身体记忆与体化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国藏学》2022年 第2期 156-167,218,219页
作者:刘冬梅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文章从体化实践的视角出发,考察唐卡造像量度图式传习的“六步法”:一是通过坐姿与手势对身体进行控制与规训;二是以反复临摹创建视知觉模式与基本图式记忆;三是经由刻意训练和心性磨练克服身体惯习;四是以类型化训练的形式扩展图式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音乐活态表演过程中的“身体记忆”及其功效--以刀郎木卡姆的表演为例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21年 第3期 127-134页
作者:杨银波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刀郎木卡姆流传于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的叶尔羌河畔,是歌、舞、乐于一体的民间歌舞套曲,在无文本记录的传统刀郎社会中,局内人的身体是储存、内化、再现、重构其表演的主体。在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场域”中个体的身体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动作的隐喻:游牧文化的身体记忆——以纳西族葬仪舞蹈“热美磋”为例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年 第2期35卷 76-83页
作者:冯莉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北京100083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100081 
身体记忆是历史积淀的身体意识,它连接着部族的生活方式及精神意念,意味着集体性的心理共构和身体图式。"藏彝走廊"纳西族丧葬仪式舞蹈"热美磋"的动作形态、身体语言,保留了游牧社会日常动作而促成的人体运动动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蹈口述史与“口述”舞蹈史--兼论舞蹈人的身体记忆与社会记忆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6年 第6期29卷 137-143页
作者:车延芬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现代口述史自产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舞蹈界关注口述史始于近两年,这是"历史潮流的驱使,也是学科深度发展的必然"。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经过三个部分的讨论提出对舞蹈口述史内涵的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记忆活动、记忆史与记忆的物质性
收藏 引用
《学术前沿》2019年 第17期 116-119页
作者:祁和平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记忆是大脑的一个功能,由“物”而唤起,并且与人所生存的物质环境相关联。本文对西方文化中不同时期的“记忆”概念进行了历时性的梳理:由柏拉图的蜡板印刻模式,西蒙尼德斯开启的空间“记忆艺术”,到柏格森提出的“身体记忆”,哈布瓦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岷江上游地区阿尔麦人的音乐行为阐释——以黑水县木都村的民俗音乐活动为例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 第3期38卷 98-104页
作者:丁博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音乐作为人群表达生活情感与表征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以人们的具体行为或表演实践得以呈现的。音乐行为作为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民俗习惯、族群性格具有重要关系。借助音乐表演民族志身体记忆的理念可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人民生活到舞蹈”——浙西南地区畲族舞蹈典型动态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4年 第9期 155-158页
作者:郑洁 李梦宇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与演变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所在地区群众所特有的生活风俗与生产习惯。文章基于浙江地区畲族传统舞蹈动态,通过对畲族历史、畲族人民生活与节日习俗等要素进行综合性探索,阐述了畲族舞蹈的典型身体动态与生活生产、节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