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载人航天事业"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声音
收藏 引用
《北京观察》2022年 第11期 26-27页
军委装备发展部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委员这十年,正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关键时期。作为长期从事并亲身见证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工作者,我对此有很深的感受。后续我将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创新拼搏,扎实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
收藏 引用
航天员》2010年 第5期 63-65页
作者:莉娜·德·文 孙梦婕 张潜 
欧空局首位空间站指令长比利时航天员德·文的妻子莉娜,是一位标准的西方美女,她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出生于莫斯科,1992年移居荷兰,在莫斯科动力工程大学获得工程硕士,工作后又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还赴美国深造拿到了心理学博士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航天事业迈上新台阶
收藏 引用
航天器工程》2012年 第5期21卷 29-29页
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8月16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神舟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在《求是》上发表《让航天科技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社会、惠及民生》一文,他在文中阐述:“随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舱外活动的商业化服务
收藏 引用
载人航天信息》2000年 第5期 26-41页
作者:李大琪 
本文总结了1995年和1996年所进行的两项研究的结果,这两项研究是专为空间舱外活动的商业化服务所设计的。舱外活动服务包括在加压舱外部进行的所有工作,不管是直接有人参与的还是由机器遥控的。这两项研究大量利用了海底服务行业的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新传承 微妙玄通 飞亚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1周年”典藏版
收藏 引用
《钟表》2013年 第3期44卷 92-94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 
飞天文化,时计表达对“飞”的希望,衍生了缤纷浩瀚的文化。在中国的传统经典里,尤以“飞天文化”为典型代表。如果说“敦煌”为其增添了艺术色彩,那么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则是以史诗般的探索历程,将其变为现实。2013年,神舟十号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下一代航天飞机:离我们多远
收藏 引用
《知识就是力量》2005年 第11期 26-29页
作者:远航 
现在的航天飞机必须靠助推火箭的推力才能发射成功,而根据“X-33”方案设计的航天飞机,可自带引擎和燃料,垂直发射升空,进入预定的地球轨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袁家军:神舟放飞航天
收藏 引用
《共产党员》2003年 第10期 44-45页
作者:吴志菲 
从远古时代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明代万户飞天的壮举,中国人的太空梦已持续了数千年。现在,随着运载火箭、神舟号飞船的研制和连续4次发射,中国人造访“天宫”的历史性时刻即将到来。被誉为“航天少帅”的袁家军,正是精心打造几代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艰苦环境造就人
收藏 引用
《成才与就业》2016年 第11期 26-27页
10月19日凌晨,当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实验舱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天宫二号,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朱枞鹏--天宫二号总设计师,从事航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进新时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收藏 引用
《太空探索》2018年 第6期 16-18页
作者:宗合 
4月24日,在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期间举办的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作的一份报告引起了大家的热切关注。他以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为经,以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舟十一号搭载物——“中国太空瓶”与公众见面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7年 第3期 127-127页
作者:陆静《艺术市场》编辑部 
本刊讯 随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从太空游玩回来的宝贝——“中国太空·珐琅彩凤舞龙腾天球瓶”于近日在北京山水美术馆正式与公众见面。2016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为满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需要,铭记中国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