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辟邪"
5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辟邪及其名称的中西文化误读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08年 第2期 98-101页
作者:章孔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瑞典学者喜龙仁最先给包括辟邪在内的南朝陵墓石刻有翼神兽取名"希美辣"(Chimsera),这是西方神话中一种邪恶的有翼怪兽,用于中国的神兽显然不妥当,因为辟邪在中国是一种吉兽。中国学者如滕固等早已经提出异议,但这种误读依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式和用字:“通灵宝玉”与“辟邪金锁”补说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22年 第2期 339-346页
作者:吴义达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引言《红楼梦》第八回正面描写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与薛宝钗的辟邪金锁。二者所镌文字为篆书,这一古老书体增加了两件器物的神秘色彩,也与其所关联的神话内容契合。小说在表现通灵宝玉与辟邪金锁的篆文时,皆采用了“画”的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记一件辟邪纸镇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6年 第6期22卷 193-194页
作者:徐飚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图片所示为英国达勒姆大学东亚博物馆的一件馆藏,博物馆的记录将其定名为狮形玛瑙质纸镇.纸镇尺寸:通长100mm,最高处48mm,最宽处68mm.造型与纹饰:动物造型取卧姿,颈部向右扭转几与躯体垂直而形态自然,正面后足向后伸出形成动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京地区南朝陵墓辟邪石刻探微
收藏 引用
《装饰》2009年 第8期 84-85页
作者:徐巧慧东南大学 
南朝陵墓石刻承袭了秦汉神兽的特征而又巧妙变化,形成了雄浑矫健、古拙挺拔的风格,是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表现之一。本文通过实考探究南京地区南朝石刻辟邪的细节表现和处理,分析局部的差异有其造型风格的原因也有创作环境的因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势恢弘的汉代大型动物圆雕——天禄、辟邪艺术探微
收藏 引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 第4X期22卷 13-16页
作者:曾昭阁 尹俊敏 
在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大型动物圆雕作品中,南阳市卧龙岗汉碑亭东侧存放的一对东汉石雕——天禄、辟邪堪称其中的珍品。这对石兽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雕刻技法在同时期作品处于领先地位,其奇特的造型和苍劲奔放的艺术表现手法早已闻名于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畲族居民辟邪器具形态及文化意涵——以畲族雕花八卦、米筛镜为例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6年 第1期 60-62页
作者:何慧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辟邪器具是古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共同的心理需求基础上,形成的“趋吉避凶”吉祥观念驱使下物化而生。虽然带有原始巫术与民间宗教色彩,并长期被视为封建迷信避而不谈,却没有遭到历史的淘汰,依旧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经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代宗资墓前天禄与辟邪的造型艺术
收藏 引用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4期11卷 62-65页
作者:卜友常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汉代宗资墓前天禄、辟邪是楚国巫风艺术的代表作品,造型诡谲,动感十足。汉代雕塑艺术风格依次经历了静穆沉厚、阔大沉雄生动开张、沉雄大气奔放扬厉等造型特征变化,天禄、辟邪是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其"蛇形线"的运用是东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阳汉画馆藏中汉代天禄、辟邪的造型艺术
收藏 引用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年 第2期11卷 63-66页
作者:卜友常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310015 
南阳汉画馆藏汉代宗资墓前的天禄、辟邪,在唐代时期李贤、宋代时期欧阳修、沈括等都不同程度的进行关注,而只是进行著录而已,并未对造型艺术进行研究。本文重点通过对其造型艺术的研究,发现天禄、辟邪造型艺术起源于楚国,成熟于东汉,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汉石辟邪——东汉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收藏 引用
《新少年》2015年 第12期 14-15页
作者:劳理 
2005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走向盛唐”大型中国文物展上,由我国各地选调的400多件稀世珍品集于一堂。其中一尊高1.9米,通长2.9米,重达7.8吨的雄性石兽,倾倒众多海外游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介绍一件辟邪烛台
收藏 引用
《文物春秋》1999年 第6期 51-52页
作者:张瑶南京市博物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