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辨体"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绝句辨体原则教学解读举隅——以《枫桥夜泊》为例
收藏 引用
《小学教学设计》2024年 第22期 21-22,25页
作者:兰秋婵贵州师范大学 
辨体本是强调在传统的中国文学创作中要遵循“文各有,各有用”,也就是诗有不同的格,不同格的诗在篇法、句法、风格、题材等方面是有区别的。“按中国文学的久远传统,制之至关重要,文特征或特性是个泛概念,但一种文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读新乐府《石壕吏》的三个视点--古诗词辨体原则教学解读举隅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22年 第19期 54-58页
作者:唐定坤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中心 民族和谐语言研究与应用中心 
古诗词教学可以利用基于中国文学创作本位审美的辨体原则来切入文本,以此对杜甫名篇《石壕吏》作出典型性解读。“新乐府”组诗的“叙事”格是其特色,要在汲取近诗艺而改造汉乐府叙事传统,表现于老妇、石壕吏、作者三个视点。三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辨体与破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1年 第4期 57-65页
作者:吴承学 
风格论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论题。文风格,即不同裁、样式的作品所具有的某种相对稳定的独特风貌,古人一般称文的艺术特征为“”“制”“大”“大要”“势”等。古人在文学创作或文学批评时,往往先考虑制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辨体与破:文流变视野下的当代影像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 第8期37卷 79-83页
作者:孔令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辨体与破是文学的重要范畴。从辨体的角度考察,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都取得了各擅其长的艺术成就;从破的角度衡量,融媒背景下已经实现跨界传播,重新整合为影像。这是一对辩证的统一:大须有,是应辨体;定则无,故可破。无论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收藏 引用
《学术论坛》2015年 第6期38卷 93-98页
作者:任竞泽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辨体批评是贯穿《文心雕龙》的一条主要线索,内蕴丰富,自成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务先大"的辨体观。所谓"童子雕琢,必先雅制"云云是"文章以制为先"这一经典辨体命题的源头,并对刘善经《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格调说”的“声义”建构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24年 第7期 165-165页
魏宏远、徐佳慧在《苏州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以“声”论诗是明清的诗学热点。在声义与辞义离合博奔中,可看到以声辨体、以声论诗、无声不成诗等言论,以及反对以义学蔽声教、以义夺声等主张。近现代以来对“格调说”的研究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辨体思想看明清诗学对韦、柳五古之接受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 第4期26卷 128-133页
作者:洪迎华 尚永亮厦门大学中文系 武汉大学文学院 
明清时期,受尊古思想和辨体意识的影响,韦应物、柳宗元五古的裁意义和艺术价值在读者接受视野中得以凸显。因诗学主张及价值观的不同,此期诗家对韦、柳在五古发展史上的"正"与"变"及历史地位存在多样化的解读: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创作的当代机遇与命运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24年 第14期 165-165页
汪涌豪在《艺术广角》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旧诗因续了数千年的传统,代表了中国文化最优雅精粹的部分,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和传统文化的回归,包括近几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带动的新一轮全民诗词狂欢,旧诗迎来了“五四”后第二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辨体”新阐与《词论》重衡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4期 159-164页
作者:谷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北京100029 
作为两宋之际词学批评的重要文本,李清照的《词论》具有强烈的“辨体”意识,它专门梳理了一条词学的线索,将词抉出,自立为一进行叙述和批评,这种“辨体”与以往在本存高下尊卑的成见基础上做出所谓“尊”努力的批评立场显然不同,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辨体”原则下的古诗词教学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21年 第19期 25-28页
作者:唐定坤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传统古诗词教学受"机械反映论"的影响,往往以"三段式"为教学设计模式,以情感内容的获得为教学旨趣,极易消解中国诗词的本位之美。根据中国文学的"辨体"传统,可以将辨体原则转化为教学方法,建构起诗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