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造像量度"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二维”转换“三维”——白纳锻铜工匠造像量度的艺术实践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3年 第10期 116-119页
作者:张丹西藏大学拉萨580000 
文章以一种动态的研究模式关注白纳锻铜工匠造像量度的艺术实践,关注区别于唐卡造像的“二维”转变“三维”的实践过程,并通过工匠的行为深描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此来说明造像量度作为金属造像的核心技术是掌握在位于技术高位的师傅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法度中的创造:西藏唐卡画师对造像量度的艺术实践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7年 第2期 144-153页
作者:刘冬梅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造像量度是藏传佛教造像严格依据的身量比例与审美标准。从西藏画师的主位视角来看,虽然佛经中以数据和象征语言对唐卡的造像量度进行了详细地规范,但是在绘画实践中,画师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忒康、勉昂与昂忒等各种量度线提高造型的生动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传佛教造像量度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2007年 第2期 108-113页
作者:康.格桑益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藏传佛教美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有独自发祥孕育,发展演绎,成形定性的清晰脉络和事物迹象,并以其自成体系的精湛技艺及其造型经典理论,从一个侧面构建着中华民族美术、尤其是东方美术的典型实体。藏传佛教造像的庄严妙好,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艺术造像量度与古代文化交流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0年 第9期 39-43页
作者:李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传统造像中的比例、量度单位和手印,都是以手为关注点。本文以“手”进而以“指”为中心,讨论其作为量度工具和量度单位的来源,及其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交流情况,从而理解如何从图像学的角度分析传统的图像志,为下一步图像学分析奠定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族传统绘画嘎玛嘎赤画派唐卡绘制过程中的“造像量度”实践
收藏 引用
《青藏高原论坛》2016年 第1期4卷 96-99页
作者:刘冬梅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081 
造像量度既是佛教造像所依据的身量比例,也是画师在唐卡绘制过程中最重要的艺术实践工具。本文基于作者在嘎玛嘎赤画派的重要传承地——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数年的田野调查资料,从整体构图安排、佛像的比例与造型细节处理,以及如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5世纪西藏著名艺术家来乌群巴·索南坚赞及其造像风格初探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1年 第11期 83-88页
作者:多杰仁青 熊文彬成都大吉喜马拉雅文化艺术博物馆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考古文博学院 
来乌群巴是15世纪享誉全藏的雕塑家,他的作品几乎遍布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区,并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因文献缺乏相关记载,学术界对其生平、艺术活动和作品都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来乌群巴同时期人物的传记、色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述唐卡艺术的造像度量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美术》2020年 第4期 58-63页
作者:索南东智(文/图)西北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 
本文旨在通过对藏传佛教度量学的发展和《度量经》所述的佛像的绘制方法等方面的梳理与分析,进一步强调造像度量是藏族唐卡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并列举说明各种神像度量的线条与艺术表现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尊康熙朝四臂观音造像 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宫廷组
收藏 引用
《紫禁城》1993年 第1期 21+26-27页
作者:王躍工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宫廷组 
故宫博物院《清宫藏传佛教艺术展》造像部分展出了宫藏造像精品五十馀件。其中一尊黄铜镀金嵌珠石四臂观音像,尤以造作精美而备受观者青睐,堪称精品中之精品。清代皇帝多崇信佛教,显宗以外,对藏传佛教密宗格鲁派最为推崇。在这样的背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17年 第2期 30-52页
作者:凡建秋成都博物院 
藏族唐卡艺术通常是指绘于布上或丝绢上的卷轴画(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艺术形式制作的唐卡),具有很强的民族独特性,是西藏文化的综合载体之一。近年来,随着与唐卡艺术相关的学术著作、唐卡画册、唐卡艺术研究论文的公开发表,唐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传齐乌冈巴画派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 第4期 26-30页
作者:凡建秋 
公元13世纪时,西藏正式归属元朝。这一重大的政治变迁对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发展、定型产生了重要影响,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也随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元13—14世纪,由于美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藏族自身审美观念的升华,不同的工匠对于佛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