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造像风格"
5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钱塘”款造像的年代和风格初探(下)
收藏 引用
《文物天地》2021年 第3期 102-107页
作者:黄春和不详 
三“钱塘”款造像,风格的历史渊源“钱塘”款造像产生于明代早中期,它没有学仿盛行的明代宫廷造像风格,而是承袭了元代宫廷造像遗风。这一情形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翻检钱塘地方佛教历史可发现并不奇怪,它确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藏系造像风格及其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才智》2016年 第36期 210-页
作者:祁欣河北省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 
吐蕃王朝时期,西藏的造像艺术开始兴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藏系造像艺术兼收并蓄,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西藏的造像艺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特征。本文主要从北京造像风格及其特征、西藏造像风格及其特征、五屯造像风格及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土化”主题的博物馆展示——从近期北朝佛教造像展谈起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3年 第9期 33-34页
作者:叶原 杜宇航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北朝佛教造像不仅具备深厚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今天了解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融合的重要图像证据。早在20世纪中叶,敦煌、云冈、龙门等北朝造像中心的佛、菩萨造像便频繁在博物馆中展出。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田野调查、艺术史研究的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冈第20窟西壁坍塌的时间与昙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设计
收藏 引用
《文物》1994年 第10期 56-63页
作者:杭侃 
昙曜在云冈为北魏太祖拓跋珪以下五帝开凿的五窟(习称“昙曜五窟”)以及因之而形成的“云冈模式”,给中国石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风流所及,影响到北中国的许多地区。但是,现存昙曜五窟的遗迹并不单纯,五个窟内的造像属于一、二、三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周拉梢寺摩崖浮雕造像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美术》2023年 第1期 6-11页
作者:王晓珍(文/图)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甘肃省武山县水帘洞石窟群内的拉梢寺摩崖浮雕被明确为北周时期的佛教造像,千余平方米的一佛二菩萨说法图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佛教造像遗存。通过对比分析,摩崖浮雕造像风格承继了龟兹、凉州造像样式中面短而艳的风格,佛座上又吸收了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教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融合与发展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2年 第5期28卷 243-244页
作者:时玲玲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佛教绘画在题材内容、构图形式、造像风格和表现技法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为中国美术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对于我们学习、创造具有新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十二世纪印巴次大陆的佛教造像艺术(续一)
收藏 引用
《法音》1995年 第1期 24-29页
作者:黄春和 
一──十二世纪印巴次大陆的佛教造像艺术(续一)黄春和印度复多王朝的兴旺发达促进了佛教义学的高度发展,可是这种发展却将佛教引向了曲高和寡不能为一般信众接受,使其逐步脱离群众,脱离社会,变成了纯粹经院式的佛教经学组织。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陕西石窟概论
收藏 引用
《文物》1998年 第3期 67-74,99-100页
作者:韩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一陕西是我国石窟艺术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尤其以晚期石窟的大量遗存而著称于世。目前共发现北魏至明清各代石窟350余处,据不完全统计,北朝比较重要的石窟有9处,隋唐五代有32处,宋金元73处。陕西石窟特点是,大型窟少,小型窟多;群体窟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六朝美术中人物审美的演变——从“秀骨清像”到“面短而艳”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1993年 第5期 192-201页
作者:江梅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关于六朝美术中人物审美的演变,之前学术界在研究时,或附带而过,或从纯粹哲学、美学的角度出发,而纵观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对六朝美术中人物审美演变的专门性探析则更为稀少,仅见零散之史料。本文拟就就六朝美术中人物审美之演变流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关安阳两处石窟的几个问题及补充
收藏 引用
《文物》1991年 第8期 74-78页
作者:刘东光 
《文物》1988年第4期,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有关专家撰文,对河南安阳灵泉寺石窟和小南海石窟作了具体的报道研究。这两处石窟涉及中国佛教史上著名高僧僧稠、道凭、灵裕等的事迹,并多有明确纪年,是我国佛教石窟的重要遗存,尤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