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道德判断"
79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口述历史:人类个体记忆库与传播学(二)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5年 第6期 84-91页
作者:陈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100082 
四再说另一个事关重大的研究课题,即假话研究——或曰谎言研究。口述历史中确实存在受访人对同一件事各说一套、相互矛盾的情况,独一无二的见证人的表述,有时候也会真假难辨。这种“罗生门现象”,(54)即受访人有时会讲述不真实信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错失与错置:《洛丽塔》中的流亡意识与道德存在探究
收藏 引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3期 153-157页
作者:吴中东 宫玉波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91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44 
纳博科夫作品中的流亡意识表现在他对时间的感悟。作品中对于语辞的驾轻就熟的幻化表达将时间进行了"艺术再造",并由此来寻求心灵慰藉。与此同时,传统的道德观念在《洛丽塔》中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他的作品中,文学传承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找都市温情——津子围小说的现代性探索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13年 第S1期 38-42页
作者:邓丽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受到金钱的侵蚀,正是这种状况让人们感到忧虑,津子围的这种感情倾向,以及由此所作的道德判断是值得尊重的。他的这些作品,思想艺术水平并不一致,但确实表现了一种共同的倾向,这就是以忠实于生活为勇气,支持赞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肇民的寂寞之境:思想与艺术的另一种解读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7年 第4期 4-7页
作者: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史系 
作为对于艺术家的一种生存状态的描述,“寂寞”这个概念当然应该有其客观依据,但它本身并不天然地具有任何道德判断或艺术判断的逻辑性。对“寂寞”的追问就是要把孕育和催生出“寂寞”的历史语境还原出来,把孕育和催生出“寂寞”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环境中企业危机公关的困境与应对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16年 第8期 28-29页
作者:林梦彤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网络环境中企业危机公关的新特征 1.媒介化社会的形成今天,全民传播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极速秒传成为可能;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传播呈现裂变式状态,舆论效果具有不可预测性。移动互联网和全民传播增加了企业风险传播的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与农民共反思走向与民族共反思——评陈忠实80年代后期创作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91年 第2期 16-21页
作者:王仲生 
陈忠实是以农民作家的身姿登上文坛来的。成为专业作家之后,他也基本上以农村为自己生活的定居点。作为一个农裔城籍作家,人们一直认为,陈忠实的经历、个性、气质、心理、情感,他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在当代中、青年作家中,如果不是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熊孩子”的惩罚
收藏 引用
《大学生》2022年 第9期 44-45页
作者:Freya清华大学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森林面积减少……是全球范围的世界难题。面对环境保护议题,需要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携手应对。学前儿童也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的胡宸豪,在其毕业设计《学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瓶梅》的思想与艺术
收藏 引用
《芳草(经典阅读)》2015年 第7期 4-6页
作者:格非 
佛眼《金瓶梅》采取了佛道的框架结构,无善无恶的观念随处弥漫,在一定程度上,疏松了是非和道德判断。《金瓶梅》中的人物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向下运动”的迹象,实际上《金瓶梅》中的人物,主要是在其动物性的一面(欲望的一面)展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丧失彼岸的迷津──1985年以来中国小说的道德问题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1996年 第3期 34-39页
作者:程戈 
丧失彼岸的迷津──1985年以来中国小说的道德问题程戈迄今为止,整个艺术史和小说史的母题无外乎是性与死。与前者相关涉的词语有性欲、性爱、情爱、爱情、青春、生命、创造、理想……,与后者相关的则有苦难、疾病、衰老、阳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觅比预约更值得珍重——评京夫的《八里情仇》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93年 第6期 18-22页
作者:王仲生 
京夫的《八里情仇》洋洋60万言,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苦难。当1991年京夫出版他的26万字的长篇小说《文化层》时,就对于外县小城的一群文化人的生存困扰作了一次深层的揭示。似乎是意犹未尽,1993年初,京夫又推出了他的宏篇巨制。沿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