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道教徒"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作为道家和业余道教徒的李商隐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年 第4期 16-22页
作者:李珺平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被认为是儒家士人的李商隐,其实是一个道家思想根基深厚的业余道教徒甚或虔诚道教徒。李商隐平生恪守并参加了道教的各种活动,精熟《道藏》并能纯熟运用道教典故与意象来传达道家道教的玄妙思想。与普通道教徒不同的是,李商隐道家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想到做到DMG的中国式思维
收藏 引用
《国际广告》2009年 第10期 26-29页
创办16年来,从未丢失一个客户。DMG联合创始人.ADC中国创意大使丹·密茨(Dan Mintz),一位来自美国的道教徒,讲述DMG的经营之“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安道情渊源及其他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11年 第5期 60-61页
作者:权建昌 
长安道情是陕西长安地区道教徒道教故事为题材,通过唱词诵经,演绎道教教义中的情理而得名。它起始于唐代中晚期,距今已一千余年,以坐班清唱和皮影形式流行于古长安地区,也叫“关中道情”。1960年,陕西省将其重新搬上舞台,定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五大宗教领袖的共识 宗教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收藏 引用
《瞭望》1999年 第21期 23-27页
自古以来,佛教的兴衰总是和国运的盛衰紧密联在一起的,社会不稳定、国家不繁荣,佛教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兴盛,这是一条铁的规律。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1992年,赵州柏林禅寺普光明殿刚落成的时候,一株死了多年的唐代古柏重新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琴道大美”:从乐器到法器——以降心道长为个案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2020年 第3期 179-183页
作者:蔡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本文通过弹琴是一个自省的过程、无处不在的修行美学感悟、古琴与科仪结合的美学体验、古琴与内修结合的尝试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古琴从乐器转变为法器的过程。习琴是对个人心性和行为的塑造,使道教徒主体得以迅速建构;习琴是和“琴道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羲之与道教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1995年 第2期 91-93页
作者:王荣法 
王羲之与道教王荣法王羲之以卓绝的书法艺术历代被推崇为书圣,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他还担任过秘书郎,会稽王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在执政中能顾全大局,扶国爱民,勤于事功。他又是忠实的道教徒,尤其是晚年,他辞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然之衣 道教服饰的文化内涵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22年 第11期 80-81页
作者:程轶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 
道教服饰的制度规定开始于南朝宋,此后不同朝代道服的规格略有不同。总体而言,道教服饰延续了中国古代汉族服饰的传统,汲取了儒家礼制文化,反映了道教自然、朴素的美学思想,是道教伦理思想最直观的体现,是对道教哲学“服饰化的表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羲之道教修身及其书法之气探析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12年 第1期 8-15页
作者:连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天下多变。为寻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士人大多崇尚老庄,谈玄说理,并在此基础上炼丹服食、修身养气以求长生成仙,因此道教与神仙信仰在当时也异常流行。这一现象是士族文化的产物,形成了魏晋时期独具特色的道教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道”到“道情”——道情来源新议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23年 第3期 340-355页
作者:陈芳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引言俗文学研究中,“道情”被指为道教徒宣传道教教义时的说唱表演。有关道情的起源,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道情与道教相关,是道教募化时所唱歌曲,源于唐代的道曲或宋代的“步虚词”。李家瑞最早论及道情,他认为道情是道士化缘时所唱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羲之书法之气简析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12年 第4期 72-74页
作者:连超 胡静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美术系 
一、王羲之崇道乐山:撷雄秀天然之气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是一位忠实的道教徒,信奉五斗米道,非常相信神仙并喜好服食,晚年更为热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