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遗产抢救"
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关心民俗遗产抢救民间艺术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1989年 第1期 40-41页
作者:钟敬文 
从史前考古材料看,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群已经能绘制出颇有写实意味的壁画,考察近代遗存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原始部落,也大都有着不少绘画、雕刻和工艺美术品。人类艺术是伴随各种社会文化同时萌发生长出来的,它的历史十分悠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推动遗产抢救工作——全区繁荣文化艺术工作座谈会遗产抢救专业组讨论简报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1990年 第2期 68-71页
作者:海馨 
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四日召开了全区繁荣文化艺术工作座谈会。于四月二日、三日,由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西藏大学和山南、那曲、日喀则、阿里、昌都五个地区的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办十一人组成了遗产抢救专业组,结合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大会的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无形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
收藏 引用
《文明》2003年 第8期 8-9页
作者: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 中国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组织评审委员会主任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据悉,今年8月前后,将公布第二批代表作名单,中国申报的古琴艺术将名列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人类口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民协在山西召开全国首届“抢救、保护和开发民间文化遗产”县长论坛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 第5期 79-79页
作者:冯莉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抢救、保护和开发民间文化遗产”县(市)长论坛于9月25至28日在山西榆次老城隆重举行。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的遗产价值认定问题
收藏 引用
《三峡文化研究》2008年 第1期 27-41页
作者: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价值,包括它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等等。但是,事实上,上述价值又绝非我们所要保护和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独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众多的文化事项中迅速判断出何为普通文化事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读书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6年 第3期 189-192页
1,冯骥才.20个古村落的家底——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优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近三十年间中国大陆社会急剧转型,中华文化及其遗产遭受空前的冲击与破坏。冯骥才于1994年率先发起"城市历史文化抢救",继而于2002年提出和主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6年 第4期 193-195页
作者:彭冬梅 潘鲁生 孙守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数字技术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我们祖先所曾经创造的灿烂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开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意深圳,成为亚洲创意经济的新高地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05年 第1期3卷 297-327页
作者:李亚夫 孙萍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公司 深圳市少儿图书馆 
一、创意之路,深圳新路创意经济,将是21世纪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与城市活力的新增长极。先知先觉者已经受益,追赶者能否形成后发优势,取决于政府、企业、社会与创意工作者的战略远见与内生意志,也依赖于产业、社会、文化、习俗所形成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村落的文化根基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5期32卷 5-17页
作者:乌丙安 
自2011年秋季学期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开办“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当代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的“农政变迁”“发展转型”两大主题阐发其卓越的研究与思考。这一系列讲座包容社会科学研究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雅龙采风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1996年 第3期 79-80页
作者:白曲 
在全区第二次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西藏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是祖辈数千年来辛勤劳动和卓越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财富,应当加以保护、珍惜和有效利用,造福于民,造福当代.”西藏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