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邺城"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旅融合视域下邺城佛造像艺术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 第22期8卷 102-106页
作者:乔丽芳邯郸学院河北邯郸056006 
文章结合近年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邺城佛造像出土的文物概况,探讨在文旅融合视域下,邺城佛造像艺术保护的重要性。依托现有的佛造像资源,结合邺城旅游业开发的现状和条件,将邺城佛造像艺术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实现了佛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发现及相关问题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华夏考古》2015年 第3期 88-93,I0012-I0014,F0002,F0003页
作者:何利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100710 
下佛学在北朝晚期达到全盛,并于公元六世纪中期前后取代洛阳成为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文化和艺术中心。自1950年代以来,河北邯郸邺城遗址及周边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尤其是2012年初邺城东郊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的发现最为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邺城所出历代陶文简述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9年 第12期 102-121页
作者:傅春喜 
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战国时属魏,西门豹曾为令,有著名的投巫治河的故事。两汉时为魏郡的郡治所在地,东汉末为冀州牧袁绍驻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魏北齐邺城陶文印记的艺术风格探析
收藏 引用
《大学书法》2020年 第4期 112-117页
作者:王竞雪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土于邺城故址中的东魏、北齐时期的陶文印记,一般是抑压在板瓦背部或筒瓦嘴部的文字印记,用以"物勒工名",具有官方属性。以隶楷书入印是邺城陶文的一大特色,再结合以民间工匠无意之间的安排布置,其印面形式和行文格式都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邺城、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出土铅釉器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成在久》2019年 第5期 60-73页
作者:邱宁斌上海书画出版社 
北朝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它的艺术远远比我们所见到的成熟。在东魏北齐时期邺城、晋阳墓葬出土的铅釉器上,我们看到了胡汉之间、南北之间、中西之间诸多文化因素的融合与创新,那是隋唐时期陶瓷高峰的前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朝时期邺城造像服饰与僧衣
收藏 引用
《大众考古》2018年 第7期 19-28页
作者:陆一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 
下佛教兴起于十六国,天竺高僧佛图澄在石勒时期宣扬佛教,于是中州胡晋略皆奉佛,石虎时期迁都至邺城。佛图澄在弘法期间,弟子众多,天竺、康居、汉地名僧皆有。至后赵祸起萧墙且冉魏、前燕先后占领邺城,道安率同门子弟迁移并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邺城佛寺的兴衰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遗产》2013年 第6期 82-89,9页
作者:朱岩石 何利群 沈丽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发掘的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北魏至唐代造像2895件(块),这些造像大多属于东魏北齐皇家寺院,是国内出土佛教造像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展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中原北方地区佛学中心的历史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齐邺城白石造像透雕装饰析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2年 第2期 106-108页
作者:陆一中国美术学院 江苏省盐城市书画院 
随着佛教的信众增多与信仰加深,佛教艺术在中原各地的发展日渐繁盛,石雕的技艺与装饰美感也随之得到提升。近年来邺城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葬坑出土的大批石雕,为研究北齐时期的装饰艺术提供了更多空间与材料。本文从一尊北齐邺城背龛式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邺城印陶分类之浅见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16年 第4期 124-125页
作者:安健 
有关邺城印陶的研究性文章极少,邺城印陶的分类,一般爱好者大多沿用《邺城古陶文五十品》(西泠印社出版)中焦智勤在序言《邺城陶器印记简述》中所写的"三分类"法,即一是带有"军主"的姓名印记,二是带有纪年的姓名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邺城制对古代朝鲜、日本都制度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 第2期 271-289页
作者:牛润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一、邺城制的变化与特点邺城制肇始于东汉时期的袁绍,经曹操重新布置设计,后赵石勒、石虎重建改建,东魏北齐高欢、高洋规划与扩建,历时37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颇为规整的古代都制度。从形制看,"东西七里,南北五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