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郑献甫"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郑献甫诗论初探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 第3期11卷 11-16,28页
作者:何德化 覃登科 
郑献甫(1801—1872)原名存纻,字,因避咸丰帝奕詝讳,以字行;别号小谷,广西象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进士,官刑部主事。因不满官场黑暗,吏治腐败,仅及一年,便以亲老乞养为由,辞官南归,从此乡居不仕。四十岁后,从事教馆授徒,殷殷著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壮族诗人郑献甫的画论与文论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 第4期32卷 156-166页
作者:黄国乐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壮族诗人郑献甫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同时也具备很高的绘画鉴赏水平,并以诗文、题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绘画理论。他提倡历史的、逻辑的绘画鉴赏方法;提倡绘画风格的多样化;提倡绘画应该表现动感意境,以"师造化"来展示绘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需有用但不可以有格——论郑献甫的散文批评思想
收藏 引用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年 第3期23卷 415-419,404页
作者:刘海珊广西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清代广西学人郑献甫认为中国古代文体大备于东汉,外交家的言辞以及告示、药方、注疏、语录、募疏均不可称作散文。真正的散文不可徒自雕琢字句、讲究文采,而是有益世用,写品高格远的人,叙关社会弊病之事,更要弘扬儒家积极入世、治平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字姻缘儿女情--论清代壮族文人郑献甫的扶鸾诗词
收藏 引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8期36卷 28-34,94,95页
作者:蓝青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扶鸾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巫卜之术,在明清时期颇为流行。清代广西壮族文人郑献甫即擅此术,其鸾书《补学轩扶鸾诗词》中降坛幽女之众、作品之多,为前代所罕见。郑献甫不仅以细腻之思揣摩幽女心绪、诉说她们的怨情,还以超现实的浪漫之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中皆有我在——论郑献甫的诗歌批评思想
收藏 引用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年 第4期34卷 76-79页
作者:陈丕武 刘海珊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语言文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广西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清代广西学人郑献甫论诗,认为诗歌的工与不工都可能流传。但他还是主张诗人作诗应当自觉求工。在他看来,诗之工不仅指在艺术技巧上的精益求精,也指创作时要写真诗,即诗歌要叙写远离俗世的优雅生活,抒发诗人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趣。因此,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庭坚与壮族诗人郑献甫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S2期32卷 140-144页
作者:张学军 
一 北宋诗人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创作上他“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作品富于气势,长于奇巧,骨格高峭;在理论上,他又别出心裁地提出一系列主张。从而自成一代之大家,开江西一派之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