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鄂温克民族"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鄂温克民族造型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家》2021年 第1期 134-135页
作者:付中凤 姜冬梅黑河学院 
鄂温克民族造型艺术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因此,提升鄂温克民族造型艺术传承成效、拓展鄂温克民族造型艺术发展空间,是推动鄂温克民族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鄂温克民族造型艺术做出概述、对鄂温克民族造型艺术传承必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透过《冰雪奇缘》的民族性表达——反观富有鄂温克民族风格动画形象的创作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4年 第20期 41-42页
作者:周珂 魏娟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 
现今的各大动画网站、期刊、报纸都在大呼动画形象原创性的缺失,究其根源不外乎两点:民族性传承的断层和民间文化表达的缺失。当我们一年接一年的研究着《大闹天宫》的时候,迪斯尼制作出现代版的"白雪公主"——《冰雪奇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跳起来吧! 在森林草原之间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2009年 第8期 45-47页
作者:高向英 
从远古走到今天,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舞蹈艺术一直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成长和完善。他们的民族舞蹈大多是狩猎题材的自娱自乐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语汇以模仿动物、鸟类、狩猎和采集活动为主,比如鄂伦春民族的《黑熊搏斗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数民族叙事的艺术探索——论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2年 第11期 85-88页
作者:廖四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最初发表于2005年第6期《收获》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05年12月初版。小说通过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我”的讲述,展示了鄂温克人的生存状况和特性,再现了鄂温克人艰辛而又奇妙的求生存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主流是一种生态的艺术——关于新世纪文学中生态写作的对话
收藏 引用
《百家评论》2013年 第1期 80-93页
作者:张艳梅 盖光 王晓梦 唐长华 孙姣姣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张艳梅:最近这几天,我们一直生活在雾霾天气中,网上好多人调侃:月朦胧,鸟朦胧,窗外雾霾浓。这种恶劣天气,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密切相关,或者说,我们大家都很关心的就是,我们记忆中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到哪去了?经常听到从国外回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幅展示鄂温克风情的精美画卷——观《太阳之子—鄂温克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09年 第2期 17-18页
作者:安英内蒙古艺术研究所 
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骑演出的民族歌舞《太阳之子——鄂温克》在有限的时间舞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空间。以山林的主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写在灵光消逝的年代——读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收藏 引用
《百家评论》2013年 第2期 25-31页
作者:张学昕 左亚男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辽宁师范大学 
一这些年,我们读过的文学作品其实已经不能算少,却总是愿意不断地揣摩和追问这样的问题:作家为什么喜爱用心地去呈现生活,虚构事物,为什么总是如此殚精竭虑地去写作?从生活到艺术,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或变幻?其中,又埋藏着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于志学与敖鲁古雅鄂温克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画报》2009年 第12期 86-93页
作者:卢平 
2007年于志学重新回到阔别三十年的大兴安岭敖鲁古雅,回到分外思念的鄂温克民族和大森林的怀抱里。从1961年于志学踏入额尔古纳河边的奇乾鄂温克民族乡开始,他就成为第一位走进敖鲁古雅鄂温克的汉族艺术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然的呼唤 心灵的沟通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10年 第2期 10-11页
作者:达.毕力格图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 
古老、神秘,一种引力和召唤,让人心驰神往;新颖、独特,一种创新和突破,使人耳目一新。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大型原生态歌舞剧《敖鲁古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四世界”、“第三自然”与东方生态智慧的诗性想象——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收藏 引用
《扬子江(评论)》2012年 第3期 22-26页
作者: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用一天时间来描写鄂温克民族一百多年的历史、四代人的生活,内容是极为庞大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既有关于鄂温克民族发展的整体性面貌,也有一个人的生活史、心灵史的描述;既有日常生活的世俗恨与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