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以小麦的rbc L为探针,分别与黑麦ctDNA EcoR I,BamH I,Hind III的酶切谱带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发现,E13(2.15 kb),B2(10.7 kb),H2(10.4 kb)均含有rbc L基因。用pUC9为载体克隆黑麦ctDNA的B2片段,Southern杂交后表明,得到的重组质粒含有rbc L基因,将其命名为pRCB2。设计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构建出pRCB2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rbc L被定位在一个2.8 kb的区域内。
摘要:【目的】明确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简称Xoc)内源质粒分布状况、类型及其含有的主要功能基因,为下一步开展该菌与质粒相关的毒力进化研究、抗逆机制分析及穿梭载体构建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数据库检索法和质粒分离鉴定法,调查水稻条斑病菌内源质粒的分布状况;以GenBank数据库中Xoc菌株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开展质粒信息检索,并对已发表的Xoc内源质粒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以Xoc中国菌株菌种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进行质粒酶切带型分析和主要功能基因鉴定。【结果】GenBank全基因组数据库中Xoc菌株内源质粒检出率为11.76%,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质粒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在257株Xoc中国菌株中,有29株菌株含有质粒,质粒检出率为11.28%,带有内源质粒的菌株均来自于华南稻区,且大部分来自广西。通过质粒酶切图谱比较,确认新发现的质粒属于9种新型Xoc内源质粒。按照已知Xoc内源质粒pXOCgx01上主要功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结果表明新鉴定的Xoc质粒含有重金属抗性和DNA转移相关的基因,但在菌株间存在明显的多样性。【结论】部分Xoc菌株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内源质粒,质粒类型和所含功能基因等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携带内源质粒的Xoc菌株有明显地域性。
摘要:目的:提高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改构体在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体系***21(DE3)/pET3c-haFGF中的表达水平。方法:从菌种和培养基筛选做起,选择了全合成的YH培养基做大肠杆菌表达体系***21(DE3)/pET3c-haFGF的发酵培养基,并从多角度研究了其质粒的稳定性,设计了生长期不添加抗生素、诱导前离心去除β-内酰胺酶同时添加氨苄青霉素的方法,通过密码子偏爱性和定点PCR突变技术改变β-内酰胺酶的表达强度。结果:经50代传代试验,质粒分配稳定性在90%以上,PstI酶切图谱显示结构稳定性达100%,表达水平维持在25%~28%。LBAmp平板揭示了诱导过程中工程菌丧失表达能力的部分原因,诱导前离心的实验使表达水平提高13.68%,在IPTG浓度0.3mmol/L、氨苄青霉素添加量50μg/ml时,表达效率提高了2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工艺操作较为简便易行,易于放大,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